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我成了大明勋戚 083 华夷之辨

083 华夷之辨

    “沈案首,是在下狭隘了,还望大人不记小人过。”
    罗正面露苦涩,抱拳向沈忆宸道歉,他并不是什么无耻小人,错了就要认。
    “我认为你更应该向大宗师认错。”
    沈忆宸不仅仅是要帮自己讨回公道,还必须得维护孙提学的名声。
    “大宗师,学生知错。”
    罗正面对孙鼎一躬到底,态度非常谦卑。
    “无妨,年少时分总会有迷茫时候,能醒悟过来就好。”
    孙鼎并没有深究,一方面是他能理解年轻士子,面对科举不公时候那一腔义勇。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己确实有所偏向沈忆宸,倒打一耙的事情他也干不出来。
    只能说孙鼎当初不过是有爱才之心,一时兴起才搞了出四书五经并重的操作,与沈忆宸并没有任何的背后徇私,以及暗箱操作。
    事情演变到如今这地步,也是孙鼎所没有料到的。
    唯一能感到欣慰的,就是沈忆宸这个案首名至实归,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偏爱,而产生什么不公的影响。
    否则真就是弄巧成拙了。
    “罗正,你也坐下吧。”
    李敏适时缓和了下气氛,毕竟他开口要罗正离开的,如果不出来说句话,估计对方都不敢坐下。
    “府尹大人大量,学生羞愧。”
    罗正道歉后坐了下来,本来气氛有些凝固的庆功宴,很快再次活络了起来。
    “不愧是案首,换常人遇到这种事情,恐怕难以保持这份沉稳吧。”
    “废话,沈忆宸是有真才实学的,他慌张什么?”
    “有一说一,沈忆宸的童子试时文集我看了,文章确实写的无可挑剔。特别那破题思路,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
    “我正是因为看过他的文章,所以才从未质疑过案首,沈忆宸大才毫无争议。”
    沈忆宸之前的哪些诗词,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名气,并且传唱度很高。
    但是真正想要获得文人士子们的绝对认同,放在明朝这种环境中,还得看八股文章。
    这一次风波平息的迅速无比,就连始作俑者罗正也很快低头道歉,究其原因就在于沈忆宸科举那几篇八股文太强了。
    不但遵从的传统的代圣人立言,还集齐了后现代网络破题思维所长。简单点来说,就是领先了整个时代,形成了对同年考生的降维打击。
    服不服终究得凭实力,大多人都心服口服的情况下,一点小波澜已经完全掀不起风浪了。
    又是几杯酒下肚,应天府尹李敏可能是为了平息之前的影响,以及拔高恭维一下孙鼎,于是说起了应天府的文风教化。
    其中最好的例子,自然就是桌上的孟凡,一个土司南蛮归顺于大明之后,都能考得应天府院试第五。
    这还不足以说明孙提学重教兴文,有传承之功?
    “孙大人,这几年应天府在你的治学之下,可谓蒸蒸日上。短短时间内就连孟凡都精通文墨,取得了院试好成绩,实属功不可没,本官敬你一杯。”
    “李大人客气,教化乃先贤至圣的功劳,本官不敢贪功。”
    孙鼎谦虚客套了一句,不过还是把酒杯举起来,与李敏痛饮。
    本来这也就是两句官场上的恭维话语,没想到之前在主桌上始终一言不发的孟凡,听到后却面露冷笑。
    “我麓川本就人杰地灵之处,何须教化?”
    孟凡这句话出来,让主桌上数人神情大变,就连之前被罗正质疑面不改色的孙提学,表情都严肃了起来。
    因为这不仅仅是没有情商不给面子的问题,而是直接反驳了大明的边陲政策,数次麓川之战的成果!
    麓川位于云南的西部边陲地带,元末天下群雄并起,也给边陲少数民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名叫做思可发的地方领袖,通过向元朝进贡获得了官职,然后一步步的建立起地方政权,史称“麓川政权”。
    到了明朝创立之后,麓川地方政权不断向外扩张,甚至威胁到了云南腹地。不过洪武初年,麓川第二代领袖思伦发选择归顺朝廷,授麓川宣慰使。
    但这种边陲领袖,今日归顺,明日反叛这套操作,基本上已经属于常备技能。所以在洪武十三年,麓川土酋刀干猛叛乱后,朱元璋感觉不能忍,发兵斩首了刀干猛,才平定了这波叛乱。
    同时还把背后老大思伦发的麓川宣慰使职位给撸了,换上了亲近大明的刁宾玉,这才让云南边陲暂时安分下来。
    表面和平一直维持到正统初年,随着明朝委任的麓川宣慰使刁宾玉势力衰落。前任土司头子思伦发的儿子思任发,认为是刁宾玉抢了父亲的职位,感到不服。
    于是组织起旧部,还联合了麓川其他地区实力,一同发兵反了刁宾玉,还侵占了属于明朝平缅宣慰司的孟定、湾甸,大肆杀掠。
    这种举动在明朝看来,刁宾玉是我任命的宣慰使,你反他不就是反对中央政权吗?
    驻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晟,不打算惯着这个土司蛮夷,立马把情况上报给了明英宗朱祁镇,并且厉兵秣马准备干过去!
    明英宗收到消息后,也没有盲目准备开打,而是派了个刑部主事杨宁找到思任发传旨,谕令他归还所侵占的地盘。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个思任发鸟都不鸟圣旨,还公开宣称:“我就是法”,并且还把名字改成了思任法。
    朱祁镇一听,好家伙见过狂的,还真没见过这么狂的。你就是法对吧,那老哥就让你看看,普天之下到底谁的法更大!
    有一说一,明英宗虽然仗打的一塌涂地,还成为了著名的“叫门天子”。但是论起开战,他还真就非常积极。
    用后世的话说,打不打的赢,那是实力问题。而打不打,那就是态度问题了。于是征调兵马,并且给沐晟下旨发兵讨伐。
    只是明英宗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一场看似简单的征讨反叛土司的战斗,却打了三场大型战役,经历数次降复反叛,足足用时十年才用盟约形式勉强结束。
    并且因为麓川之战,明朝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大军疲惫,国库空虚。为紧接着北方迎战北方蒙古瓦刺部埋下了隐患,成为了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另外刘婉儿的父亲翰林学士刘球被杀,主要原因是得罪了宦官王振。但其实他反对麓川战役,认为劳民伤财,也被明英宗朱祁镇所不喜。
    更方面因素叠加,才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有了刘球的前车之鉴,麓川战役几乎成为了明朝的国策,孟凡这样公开反驳,岂不是相当于打了大明朝的脸?
    “放肆,麓川乃大明之疆土,为何不需要教化!”
    应天府尹李敏脸色一沉,直言开口训斥。同时政治敏感度很高,直指孟凡那句“我麓川”,表明立场这并不是你的麓川,而是大明疆土!
    “大明之疆土?我部族在此生活百年,那时还在大元统治之下,何来大明?”
    孟凡乃麓川一部落首领之子,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自从归顺之后被强制迁往大明内陆,就一直处于心生不满的状态。
    更让他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自己明明儒家学识不输于大明士子,却始终被看作教化南蛮。越是这种偏见与歧视,导致孟凡愈发偏向于故土麓川。
    今日应天府尹李敏当着新科秀才的这番教化言论,也算是达到了孟凡的临界点,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就如同在场诸生一样,沈忆宸默默听着双方的对话。用现代观念来看,李敏当着孟凡的面,把教化当作功绩看待,仿佛轻视对方蛮夷出身,不太尊重人。
    但是放在明朝观念里面,边陲就是一群蛮夷,我用中原文风教化你们高等文明,就应该感恩戴德,而不是恩将仇报。
    别说是南蛮了,就连深受中原文明影响到李氏朝鲜,让他们做大明的狗,都堪称是最大的荣幸。把大明皇帝看的比亲爹还亲,驾崩了要给他披麻戴孝。
    所以很多观念,你不能用现代视角看待。
    对于孟凡的这番言论,李敏身为三品府尹,被区区秀才给当面驳斥,自然不能惯着对面。
    不过“刑不上大夫”,孟凡已经身为新科秀才,在没有被革除功名之前,李敏就算再怎么气愤,也不能叫人把他拖下去打一顿。
    既然不能动刑,李敏这种身份地位,也不可能跟他继续打嘴炮。于是就只剩下一种方式,那就是赶出学政衙门。
    就在李敏大手一挥,准备呼叫衙役的时候,之前沉默不语的沈忆宸却开口说道:“你等部族存在于麓川的时候,确实大明还没有顺承天命开国,但这并不意味着,麓川不是我华夏疆土!”
    “早在先秦时期,楚国大将庄蹻就已建立滇国,始皇帝修建五尺道,往云南派遣官吏统治,标志着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南边陲。”
    “后面隋唐、宋元虽偶有反复,麓川却始终处于华夏管辖或者册封状态下。认真算起来,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那时候你等部族又在哪里?”
    沈忆宸不紧不慢的说出西南边陲地区的历史,真要较真起来,汉人老祖宗在那块底盘起码千年起步。
    不是要比谁来的早吗?那就来比比看啊!
    “强词夺理,那些王朝跟大明又有何关系?”
    孟凡很明显不太认同沈忆宸的理论,秦汉都千年以前的事情了,也能算在大明的头上?
    听到这话,沈忆宸脸上表情更加冷漠了,既然论文化传承你不听。那么就让你听听,什么叫做真正的强词夺理。
    “关系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麓川既然已经臣服于我大明,那就是大明疆土!”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丈夫下乡后[七零]日久成瘾(糙汉,卧底,1v1,高H)梨涡(骨科产奶1v1)顶级暴徒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耽美女配拒绝黑化[快穿]末世女穿进武侠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