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大明皇长孙! 第375章:尽诛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

第375章:尽诛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

    终究是迟了一步。
    间隔数百米外,蓝玉等人,眼睁睁的看着宋忠在宫廷禁卫的护送下,直接进入。
    他知道,让宫廷禁卫护送进入,绝对是大案。
    “大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曹震喘着粗气问道。
    蓝玉闻言,心中开始琢磨起来。
    他能够确定的,便就是出动宫廷禁卫,避开禀告的时间,那案子肯定小不了。
    关键是现在,到底这案子是个什么情况。
    想到这里,蓝玉直言道:“走,去锦衣卫诏狱。”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明白,迅速转身离去。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诏狱。
    其实按照规矩来说,凉国公是没有资格来锦衣卫这里的。
    奈何最近朱英这里下了令旨,让锦衣卫和治安司,包括兵马司联合办事。
    所以蓝玉就有了借口。
    在锦衣卫这里,宋忠不在的情况下,也没人胆敢去阻拦。
    诏狱中,蓝玉威压下,锦衣卫的狱卒也不敢隐瞒,只好说出之前宋忠在审讯曹子兴的事情。
    曹子兴,再度被提审出来。
    “罪臣曹子兴,拜见凉国公。”
    曹子兴一身血污作揖道。
    “说吧,方才之前你跟宋忠交代了什么,再跟本公复述一遍。”
    蓝玉可没什么好语气,直接就是命令道。
    曹子兴闻言,行礼后就站在那里,当作没听见的模样。
    文臣武将,天生对头,曹子兴才懒得再去讲述一遍,况且自己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
    蓝玉皱眉。
    轰!!
    旁边曹震,哪还有本分迟疑,直接一脚狠狠的踹在曹子兴的胸口。
    巨大的力量,直接贯穿曹子兴身躯,狠狠的砸在了诏狱的墙面上。
    大口鲜血从曹子兴的嘴中不断冒出来,数个时辰的鞭打让曹子兴感受到的是痛苦,但曹震这一脚,几乎直接要了他半条命。
    “敢在我等面前装模作样,我看你是不想活了。”曹震呵斥道。
    曹子兴想要起身,却没了力气,干脆就躺在地上,裂开满是血污的口,笑道:“进了这诏狱,我就没打算活着出去。”
    曹震闻言冷笑一声:“你是死定了,可得罪咱们兄弟,你当你族人还有活路?”
    “待某一封书信传至山西卫,屠你全族!”
    “某倒要看看,你还能笑得出来。”
    曹子兴差点没被一口血给噎死,原本故作清高的神情,也变得欲哭无泪。
    什么鬼啊,怎么一个个来,动不动就是族灭,就不能给点活路吗。
    他可不敢赌,同时也相信面前这货,是肯定能干出这事的。
    淮西武将勋贵们,在大明是出了名的,连陛下都晓得是个刺头,屠城灭族这事,可没少干。
    真要对比起来,比锦衣卫狠多了。
    曹子兴也算是知晓自己撞南墙上去了,只能是将事情,再度交代一遍。
    “呸,怂货!”
    交代前,曹震还骂了一口,真当这家伙有什么骨气呢。
    而交代后,包括蓝玉在内,面色都变了。
    “这小子,难怪跑那么快,这等功劳,竟然被他给夺走了。”
    曹震一边说着,一边恶狠狠的打量着曹子兴,吓得曹子兴蜷缩在角落里,埋着头不敢动弹。
    他倒是不怕被打死,就是怕惹怒了曹震这等人,自己死了,儿子还给陪葬。
    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丝希望,若是在这个时候被毁,下了九泉都无法瞑目。
    自然,那些同党名单,也老实交代了出来。
    “大哥,要不咱们提前一步,把这些人都给抓了去。”曹震提议道。
    蓝玉皱眉道:“不可,事已成定局,咱们兄弟本就不缺这些功劳,不过是为了入太孙的眼,若是因为抢夺功劳之事恶了太孙殿下,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对于功劳,像是蓝玉这等人,早就不怎么在乎了。
    想要的,直接在战场上拿就是了,现在的关键,还是要得到太孙的信任。
    “那大哥,咱们现在怎么说。”曹震再次问道。
    蓝玉看了看曹子兴,道:“既然知晓了这些阴谋,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干好咱们的本职,继续抓晋商商帮,该杀的杀,该审的审。”
    现在的蓝玉,其实别无所求,就是想着能够给太孙立下足够的功劳,得到充分的信任。
    只有为太孙出生入死一番,往后才能稳住自身的权势。
    现在伐倭,镇辽,平反,多处局势动荡,他们这些将军们,也算是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在蓝玉的心里,比起陛下来,他更加忌惮太孙。
    陛下那边,好歹是跟着干了几十年,功劳苦劳都不少。
    可太孙这边,他算是领教了,真就是无形之中,就给入了套。
    一套套下来,杀人不见血,莫名其妙自己的兵权就全部被收走了,包括弟兄们的权势,也是大大削弱。
    且军中人人歌颂,大伙也没个脾气能发出来。
    这手段,身在局中不知觉,过了后再回想起来,后背都得湿透了。
    蓝玉等人离开后,锦衣卫众人才算是松了口气。
    现在的锦衣卫,反倒是没有之前那么强势了。
    若是以前,别说是凉国公了,即便是藩王,哪里敢私闯。
    只是目前太孙在位,局势有些不明朗,谁也不知道,太孙殿下将会倾心于哪个衙门。
    锦衣卫之所以这么强势,还不都是因为陛下信任。
    ....
    宫廷中,此刻朱元璋和朱英正在谈关于春节后的安排。
    “你说的这个邸报,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咱觉得效果甚微,倒是以铜制字这个法子,确挺不错。”
    朱元璋听完大孙讲述的想法后,开口说道。
    方才,朱英跟老爷子透露出,想要办一个民间邸报,相当于半官方的那种。
    除了部分朝堂中可以公开的信息,其余像是一些风土人情的介绍,还有一些新鲜趣事,都可以刊登在上。
    自然会有人员,严格把控上面的详细内容。
    其中为了更好的印刷邸报,或者说扩展邸报的销路,朱英提出改革活字印刷术。
    自从汉朝蔡伦改良纸的生产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北宋庆历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现在便就是朱英提出铜活字,可以更加持久方便的使用。
    目前大明所盛行的大多都是木活字,唯一的缺点就是经常浸泡在墨水中,普通的木材容易受到腐蚀,损坏,需要经常性的更换。
    好用的木材,成本过于高昂。
    如若采用铜制,在持久耐用这块,强上太多。
    听到老爷子对于邸报没多大兴趣,朱英瘪瘪嘴。
    其实就目前的市场来说,邸报的作用确实不算大。
    一则是读书识字的毕竟是少数,受众过于局限,八九成的大明人,几乎都不识字,哪怕是朱元璋已经开办了义务教育,但真正能够读书的少之又少。
    吃饭都是个问题,谁还管读书识字呢,先活着吧。
    加上蒙元文化的侵袭,对于绝大多数世家的毁灭,汉文化都要形成断层了,在北方那边,甚至懂蒙文的跟懂汉文的差不了多少。
    还一个原因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朱元璋也不例外。
    对舆论控制很严,虽然没有搞什么文字狱,但因言获罪的,可不在少数。
    至少胡惟庸案中,因言获罪的大把,平时锦衣卫抓捕文臣,主要的罪行也是这个。
    是以朱元璋对于大肆发展邸报,兴趣不大。
    好在是大孙来提,朱元璋也就没提出明确的反对。
    “爷爷,其实邸报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舆论,有着官方的背书,民间邸报上的内容,多数百姓,都肯定会选择相信。”
    “对于朝堂的宣传,民心的把控,都是一个大的利器。”
    “虽然现在百姓识字的不多,但孙儿打算在大办学堂的同时,也可安排一些人,如评书般,专职讲述邸报内容。”
    “自古百姓于兵役,畏之如虎,往往需要强征才行。而咱们完全可以在邸报上,大肆宣扬军人荣耀,比如一些忠君报国的英雄人物,为他们展开宣传。”
    “如此之下,征兵这块自然要比从前轻松不少,且兵士了入了伍,更加容易培养出信念,忠诚。”
    “百姓们唯一可以知晓的国家大事,都只能是从邸报上面获得,自然也能更加的深入人心。”
    在朱英的心中,这邸报控制舆论,绝对是个非常好的东西。
    就目前的情况,邸报自然是唯一官办,而后大量印刷,以低廉的价格,迅速传递至大江南北。
    从前为什么有说什么皇权不下乡的言辞,就是因为百姓们不识字,朝堂的昭告,根本看不懂,加上一般来说很少离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这也就导致那些乡绅地主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邸报就不同了,首先上面肯定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以宣扬忠君爱国为主,彻底的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概念。
    在加上打造英雄人设,什么舍己报国,为兄弟挡刀,独上草原,杀敌千里。
    这些的小故事不断产生,日积月累下,对于民心有很大塑造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这些英雄人设,站在上位者的角度,这英雄人设的产生的影响力,对于百姓的影响,尤其是青壮年,非常巨大。
    那些身上有着一把子力气,想要搏出个未来,有想法的。
    从军,成为大明的英雄,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起初还不是很在意,但是听着听着,就越发认真了起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蒙元的溃散,和他们对汉人的暴虐,还有不断压制的愤怒,有着离不开的干系。
    朱元璋曾经打着重开日月大宋天的名义,也是号召天下百姓的跟从。
    从大孙这里,他看到了不一样的角度,那就是以邸报为引,大面积操控天下舆论,或者说:民心。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朱元璋自然非常清楚。
    也就是为什么他要定下儒家思想为主流,大力宣扬忠君爱国思想。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不仅仅是在形式制度上,包括思想,也非常的重要。
    目前大明的四书五经,儒家思想,很多都是经过朱元璋的亲自修订,像是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的,早就被移除了。
    在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定死了的情况下,读书考科举就是主动去迎合思想统一,不去迎合,就一辈子做人下人吧。
    相对的,所有的官学、私学,全部也都只教授儒家的“四书五经”。
    这就是八股取士带来的效果。
    朱英另辟的科举之路,其实在原则上,也没有撼动八股取士。
    因为朱英给予的,主要是以吏为主,以生活,技艺为主。
    俸禄丰厚,但没什么权力可言,真正从官,还是得去学目前正统儒家学说。
    而朱元璋意识到,现在大孙所提出的低廉邸报,就是从更加深入化的角度,去控制整个大明百姓的思想。
    不仅仅针对于读书人,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中的关键,就是售价。
    大孙方才提出的邸报售价,仅仅只有三文钱一张。
    这个价格,哪怕是地主家的长短工,甚至包括佃农,都是能够买得起的。
    仔细想去,这些邸报作为书籍,甚至很有可能为更多的百姓,带来识字的可能。
    目前大明想要识字,书籍是不可避免需要购置的,但一本书的价格,往往非常昂贵。
    哪怕是最为启蒙的书籍,也是以贯钞计算。
    这就导致哪怕想要识字的百姓,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为他们连看到字的几率都不大。
    邸报一出,这个概念就不同了。
    首先是邸报的上的内容,在百姓们去学习的过程中,无疑会被一直深化,影响。
    后世有言,当一句话天天都被提及的时候,就会生生的刻在脑子里。
    这些因为邸报学习而有识字能力的百姓,他们对于整个大明的忠诚,将会变得非常之坚固。
    并且在往后不管是招收更方面人才的时候,培养起来也更为方便迅速。
    “办,必须要办,且不能小办,得大办,咱看呐,邸报这块,得形成章程,任何人都不得阻碍邸报的传播,要让这邸报,哪怕是身处边疆的百姓,都能拿到。”
    朱元璋想明白了,想清楚后,大声说道。
    这其中的一些东西,琢磨起来,完全是在不断的稳固整个大明江山,比之科举,更加重要。
    这也就意味着极有可能,当大明有难时,振臂一呼,四方响应,八面云从。
    如此民心,可堪大用。
    “大孙,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古往今来,天资聪慧者如过江之鲫,浩瀚无垠,可却从来没有谁,提出过真正的把控民心,而是防之又防。”
    “到了大孙这里,都玩出了这般花样。”
    朱元璋赞赏道。
    邸报很早就有了,在宋朝时候,就比较流行,但从来没有谁说利用邸报去影响民心。
    这样的思维角度,属实新奇。
    朱英笑了笑。
    这就是格局眼光的不同,在后世因为时代的推进,民智的开放,对于宣传极为重视。
    大明无独有偶,宋朝国弱,政策不行,底层百姓犹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响也没多大用处。
    甚至皇帝的谕旨,连汴京都很难出去。
    且那个时候虽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视,包括现在大明的邸报,都不是印刷,而是以手抄为主。
    这就造成了价格的相差,只能在乡绅官员,勋贵大户之间流行起来。
    而蒙元,就更不用说了。
    入主中原,向来是以武力镇压为主,百姓们想什么,那些蒙古贵族会有人在乎?
    不听话,鞭打便是。
    奴隶还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对主人的不敬。
    直到大明,现在高产粮出,国库充盈,前有朱元璋义务教育的开办,现在朱英学堂的出现。
    加上活字印刷技艺的成熟,造纸业的兴盛,低廉的纸张价格。
    最后还得加上明代小说的兴盛,一大批以此为业的说书人出现,对于加强宣传的助力。
    等等一系列的条件极为具备,所以才能达成此事。
    换作往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难以办到。
    朱英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了合适的安排。
    “爷爷,大明的威严,在于强军,邸报只是辅助,所谓弱国无外交,想要大明长盛久治,以孙儿看来,还需是武力守护。”
    “因此邸报上的主流内容,孙儿当以为要宣传军人,传递保家卫国之理念。”
    朱英顺势说道。
    对于打压武人,在朱英的心中一直都是持反对的。
    自然从源头上来说,朱元璋的打压武人,并不是指整体军人,而是说大明的武将勋贵,兵权这些。
    朱英要做的是,塑造出真正的大明强军,有着自己思想的强军。
    无时无刻以守护大明安危为己任,哪怕是他们的将军,想要带头造反,也会被手下绑起来的那种。
    朱英现在创办的军事学堂,就是要大量的培养出中层军官,将大明将士的骨架支撑起来,削弱统帅的影响力。
    目前来说,效果还是很好的。
    地方上不说,至少京师周边,玄甲卫这里出去的将士,不断进入各个卫所,蚕食往前老将们的兵权。
    他们的进入,就好像一颗钉子,深深的埋了进去。
    若有卫所的指挥使,有什么图谋不轨的念头,势必难以达成。
    “保家卫国,好一个保家卫国!!!”
    朱元璋眼睛一亮,大声称赞道。
    在现在的大明,或者说包括从前,是没有保家卫国这个词的。
    听到老爷子的称赞,朱英也是一愣。
    这个在后世几乎是人人皆知的成语,在大明竟然没有吗?
    这倒是朱英不学无术了,保家卫国这个成语,出自后世著名诗人冰心,而非自古有之。
    就在朱英借此机会,想要跟老爷子好好唠唠关于强军,增加军饷,完善军人保障制度的时候。
    门外宦官来报:“启禀陛下,锦衣卫镇抚使宋忠,有紧急之事求见。”
    朱元璋有些不悦。
    这寒冬腊月的,爷孙俩在这里聊得热闹呢,还是事关大明未来之大事。
    若是没什么重要的事,宋忠这家伙,印象分大减。
    “让他进来。”
    “遵旨。”
    宋忠进来,看到陛下和太孙殿下都在,心中一喜,行礼道:“臣拜见陛下,太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淡淡的说道:“起来说话,这次是有什么要紧事情。”
    宋忠连忙正色道:“回禀陛下,臣按令抓捕山西户籍,户部郎中曹子兴入诏狱审问,发现晋商谋逆大罪。”
    简单述说一下,宋忠连忙呈上卷宗。
    刘和上前接过卷宗,而后递给陛下查看。
    朱元璋本就心头有些不爽,待看到卷宗内的详细后,整个人直接就炸了。
    “谋逆!谋逆!这是要窃咱大明根基,毁大明国祚。”
    “里通外族,内藏京师,好大的局。这些晋商,当一个个尽诛九族!!!”
    朱元璋没想到,谣言案竟是牵扯出一个惊天大阴谋。
    晋商的布局,太过深远,本就偏离京师,皇权难达,还大量售卖铁器至草原上。
    更甚者,是整个山西的官员,几乎都被收买,往前彻查贪污案,山西那边少有发生,朱元璋还觉得不错,政治清明。
    现在看来,分别是蛇鼠一窝,连京师这边,都有布局。
    刹那间,朱元璋顿时觉得这手法有些熟悉,仔细想来,这跟大孙布局高丽的手段,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只是片刻,朱元璋的愤怒就消散开来,半眯着的眼睛,煞气溢出。
    在遇到大事时,愤怒没有任何用处,其实大多数时候,朱元璋的愤怒,都是给别人看的。
    作为开国之皇帝,冷静的对待处理任何事情,是朱元璋早就有的习惯。
    而深思之下,朱元璋心头开始冷漠。
    若是任其长久发展,说不定未来的大明,很有可能因这些晋商而灭。
    这种猜测,是基于大孙之前的一些手段。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大明末期,这些晋商们操控权势,大肆吞并九边军饷,尤其是山西一带更甚,朝廷去多少银子,就吃多少银子,跟无底洞一般。
    满清的崛起,正是因为跟晋商们的大量交易。
    中原王朝于外族,最大的优势在于军备领先。
    而晋商们大肆出售军备,让满清战力暴涨,加上大明那个时候多灾多难,便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取缔的大明,但实际上,满清牵扯了大明多少兵力。
    九边重镇,囤积了大明最有战力的将士。
    若真只有李自成,造反这事,难说。
    朱元璋在想明白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反而是摆摆手,让宋忠离开。
    陛下的反应,出乎了宋忠的意料,不过经常和陛下打交道的他明白,这件事怕是会掀起惊天巨浪。
    “大孙也看看吧。”
    朱元璋将卷宗交给朱英说道。
    朱英接过卷宗浏览起来。
    好家伙。
    朱英从前知晓晋商跟草原部族有些交易,但没想到这才大明初啊,就已经这么夸张了。
    毕竟很多边疆的商人,包括北平,西域地带,多少都是有走私交易的。
    巨大的利润,让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只能加强抑制,想要杜绝很难。
    只是没想到,这些晋商,从明初就开始布局了。
    京师有人很正常,但是有这么多人,那就不正常了。
    卷宗上附带的名单,牵扯其中的,足足有三百余人啊!
    看似不多,品级也不算太高,但这些人,个个都是朝廷要员,分散于六部之中,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官。
    难怪大明近三百年,山西这些晋商们一直在暗中不断的累积财富,而没有被察觉到。
    直到实力足够,有了足以倾国之力。
    这关系上下星罗密布,且还是只有曹子兴一人泄露出来的名单,肯定还有其他隐藏着的。
    “这山西跟反了没啥区别,且比明面上造反,还要来得更为阴险,多少官员去了山西,怕不是都被蚕食进去了。”
    “看来山西此地,当要好生的清洗一番,将这些污垢,须洗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什么喜怒。
    倘若马皇后还在,亦或是太子朱标还在的话,听到这个声音,就能明白,这是朱元璋愤怒到极致的一种体现。
    往前的三大案初始,无一不是这般。
    朱英虽然没见识过,不过这感觉也是很强烈的。
    稍作思索后道;“爷爷,看来开春第一件事,便就是大军平反,顺带将山西也彻底清理干净了。”
    朱元璋颔首。
    ......
    这两天来,似乎并没有什么谕旨发出,但早朝的时候,很多官员发现,自己的身边突然多了许多空位。
    奉天殿内,文武官员约莫接近五百之数。
    仅仅一天过去,就有上百文臣被抓走。
    这么明显的事情,大臣们自然是知晓了,但没一人敢去问是个什么情况。
    朝堂上一切正常,只是在往后的官员中,稍显空荡。
    而京师城内,对比朝堂,那叫一个风云变幻。
    锦衣卫抓的文臣还好,对于百姓们几乎没有影响。
    但蓝玉这边,顺藤摸瓜,先是逮着晋商商帮的成员抓,而后审讯之下,但凡有所涉及的,也都抓捕归案。
    治安司和兵马司的牢房,早就满员了,连地牢都已经关不下了。
    现在抓的人,全部都是往军营里送。
    而随着抓捕人员的同时,大量的货物,钱财,也被当做脏物,一并给收了回来。
    “大哥,这也...太多了吧。”
    看着面前的部分收缴钱财,曹震咽了口口水,艰难的说道。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沉睡千年醒来,749局找上门华娱2017:从顶流作家开始桃花圣手我的美女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