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舒懒懒道:“还行吧,不好也不坏,反正我不是学得最差的那个”
“谁最差”
“嘿嘿,不好说”,不能说,不能出卖同伴,
“我和你爹不在,偷懒了吧”
“一点点,娘,小弟刚说你们喝了蛇汤,怎么回事”
吃过午饭,小五跟他小四哥小三哥走了,回屋里,苏叶抱了抱谢承熹:“承熹宝贝,想娘了没”
谢承熹在娘亲怀里满足蹭了蹭,然后退开点头说:“想了,很想”
大儿子不让她多抱了,苏叶遗憾:“跟王先生画画怎样”
谢承熹两眼发光:“娘,先生的画真好看,我将来也要和他一样”
苏叶笑笑,小声说:“傻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你要比他画得更好”
谢承熹眼里闪耀:“娘,我可以吗”
苏叶语气肯定:“努力肯定可以”
谢承熹开心在原地转一圈,然后抱住苏叶的腰:“娘,你真好”
儿子投怀送抱,苏叶心情愉快回抱儿子
谢云舒拿三根红豆冰棍蹬蹬跑进来,给苏叶谢承熹一人一根,说:“娘,吃了冰棍,我们中午不睡了,你和我们讲讲南丰的事呗”
两孩子练武,少一天不睡午觉也没什么,苏叶应了,家里只要不是什么保密大事,孩子们想知道,苏叶都会和他们说,她和谢卫华觉得把孩子们养得什么事不知,单纯得像白纸不是好事
吃完了冰凉的冰棍,苏叶和两孩子说家里的助学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补漏,孩子们的反应,孩子家长的几种反应
两孩子听得认真,听娘亲说完,谢云舒问道:“娘,一个孩子一天干半时辰的活,秋收完挣的钱能做两套棉布衣服吗”
谢承熹算:“大人一天工钱一般是三十文,最高五十文,按最高五十文算,小孩工钱减半,一天二十五文,一天干五时辰,一个时辰工钱是五文,半个时辰才两文半”
苏叶笑:“很明显,不能,干活只是个由头,我们有能力白给她们做衣服,但不能白给”
谢云舒:“娘,我明白,傅先生教过”
谢承熹笑了笑
在家里看孩子,玩孩子,宠孩子,时间到八月,苏叶夫妻俩又带小五拉着棉布来到南丰
一个半月,孩子们外表有着明显的变化,原来猴精瘦的脸长肉了,看过去全干净利落,小姑娘们干黄的头发滋润了些,最明显的是精神面貌的改变,原本拘谨,畏畏缩缩,变得大方得体
苏叶看了欣慰
棉花已零星开了,张铎组织人采摘过两次,量很少,进八月是高峰采收期
棉花种在今年栽的果树间,分散开来,摘棉花比较麻烦,不过孩子们非常有干劲,新的棉布衣啊,很多人长这么大没穿过新衣服呢,全捡哥哥姐姐的旧衣穿,这回又机会穿新衣服,还两套,能不兴奋吗
棉花摘过一遍,开始挖花生,孩子们在忙活时,秦嬷嬷带着果园里不在厨房的所有妇女,按量的尺寸裁布缝衣
苏叶去看过一眼,这小孩衣服做着简单,没刺绣什么的,她们做得非常快,上衣脖子处和裤子后腰处,还绣上了人名,除了大小,布料款式都一样,绣上人名不容易混乱
得空时,谢卫华把张铎叫来,问男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张铎回道:“聪明的背熟三字经,字会写完,进度慢的背一半,会写几个字,留下来的都很认真,学得慢是真没有读书天份”,人的脑子是不一样的
谢卫华当然知道人和人不同,他和张铎说:“你多观察下他们的人品”,明年送去书院,他不想资助人品不好的人
他和妻子的单纯助学想法不同,他可以不要求有回报,但不能资助出白眼狼,回头捅他们刀子
张铎应下
第344章 第344章蟹美
中秋节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园里的事,谢卫华苏叶带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还剩有,今年种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积了三个仓房,地里还能采摘两、三次
所以谢卫华和苏叶打算回来去找苏景楠做些纺线机和织布机,深秋冬日里事少时,教小姑娘们纺线、织布,她们初学织的布不够好,不过给自家下人长工们用就足够了,他们用布不用再从府城布铺拿回来
冬日里男孩子半天能干什么,他们还没想出来
回到家,过节应用物品谢母和赵晴已备齐,节礼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里的亲戚
谢卫华一回来,正好和谢卫辰一起给姑父一家送去节礼
两人回来,除了带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礼,竟多了一篓螃蟹,还都是活的
一家人围了上去,谢母惊讶:“大闸蟹,还活着,你姑父怎么从江南运来的”,太好了,在北方,吃个大闸蟹太不容易了
谢卫华回道:“放木盆里养,木盆固定在马车里,每天换水,喂豆饼,玉米饼,路上也死了一些”
苏叶:“佩服,为吃这一口,这么麻烦的事他们也做”
谢卫辰笑:“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为银子,直接拉去府城卖的,卖十两银子一只”
赵晴好奇:“大闸蟹在当地怎么卖”,姑父就是大气,留给他们家一篓
“五百文一只”
“也很贵了,一只鸡才七、八十文”,十两一只,有人买吗
“这东西吃的是鲜,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里没菊花酒,明天去买”
“”
谢卫华把捆绑的大闸蟹放木盆里,倒入水,小孩围了一圈,没吃过大闸蟹的他们问个不停,谢母耐心地回答他们
南丰果园这边节日前一天上午,又采摘一次棉花后,孩子们带发下来一套新衣服,一人提一斤肥猪肉和两个月饼,高高兴兴地回家
下午,长工,下人们节日福利都发下去,赵吴两姓的小管事们也进镇租车回家后,张铎和王矩才赶车启程回老宅和家人团聚
而南溪两村男女七十多个孩子回到家,在两个村里翻起了风浪,和苏叶谢卫华所想的一样,父母们最初送孩子去的想法是家里孩子多,又不是农忙,去干半天活就能饱三餐,一个孩子干不了多少活,饭量却不小,能给家里省点粮食就省点
时隔两个月,孩子们回家,全干干净净的,看着舒心,大都长高了,没长高的,也长胖,结实了,不再精瘦精瘦的,还得一身新衣服,还有猪肉和月饼,这
最最最最主要的: 孩子们说话行为举止完全变了,变得有礼貌,像小书生一样彬彬有礼,以前和大人学骂脏话的毛病改了,会背书,会写了很多字,会算数了
饭前洗手,生水煮开了喝不容易的得病
读书人最受人尊敬,家长们瞬间觉得孩子变高大
半途回来的孩子,接孩子回来的父母,后悔了
“你堂哥去几天就闹回来,说在果园里只吃饱,一点肉沫油水都没有,真的吗你大伯娘骂谢老板骂了几天”
“开始是,谢东家也是为我们好,我们经常吃不饱饭,肠胃弱,猛一吃大油的东西,会拉肚子,生病”
“原来是这样,大伯娘骂错了”
“娘,大伯娘什么时候讲过道理”
“她是长辈,别这么说”
“他爹,老小两个月干活半天,读书半天,书能背熟,写的字也齐整,有读书天份,要不开春送去私塾,考个秀才回来家里田地能免税”
“科举哪有这么容易,不然我那堂哥考了几十年还是个童生,笔墨纸砚,哪个都费银子,为此,他家田地差不多卖光了”
“我儿子聪明”
“嘿,你懂什么”
“爹娘,我发现东家种的棉花比较矮,棉桃结得比我们家多,居说种棉花得地还是去年秋天你们打短工开出来的,很奇怪”
“水稻、麦子高产,玉米红薯是从福家村传出来的,莫非他们种棉花有技巧”
“不知道”
“爹娘,我和你们说,小管事们的月银足有二两银子,他们签的二十年长契,在谢家老宅读书练武,学各项技能两年了,学习期间竟然有五百文月银
爹娘,我也想和东家签二十年长契,读书练武,有工钱拿,家里轻松一些,爹去县城找个好大夫看病,把病根治,几年后我工钱提高了,送弟弟去读书考秀才,家里盖砖瓦房”
“不行,我
们再穷不能卖身给人做奴仆”
“爹娘,不是奴仆,签的是长契,我打听清楚了,和长工契差不多,没有卖身银子,上面写清楚,东家不能转卖,犯错了最多回来,因大意给东家造成损失,得赔付损失,不是去侍候人,而是去干活,能干的还提为小管事”
“过节后我去问清楚,要是他们设套,让你赔大笔银子,家里赔不起,长契换成死契怎么办”,语气犹豫
“这”
差不多的讨论在两村各角落进行
中秋晚上城里有灯会,谢卫远要值班,谢家中秋宴是中午吃的,今年餐桌上多了个大闸蟹,大闸蟹在路上半个多月,瘦了很多,依然受到全家人的欢迎
一人一只,谢母吃得很慢,品味来自故乡的美食
没吃过的赵晴何芬看旁人怎么吃后,再动手,十两银子,巴掌大的一只东西,她们要好好品尝,才对得起这银子
谢承瀚、谢云舒、谢承熹、谢云芙、谢云婧早听说大闸蟹如何如何的美味,怎么吃早听奶奶说过很多次,心里演过很多次了,第一次拆大闸蟹,下手毫不犹豫,蟹肉蘸着味料,入嘴,果然鲜美,名不虚传
三小也不用大人帮忙,自己动手,剥不开用嘴啃,嗯,好吃是好吃,太小了,肉就一点点,他们的最爱还是烤鸭腿,咬一口,满满的香肉肉
苏叶和谢家三兄弟吃螃蟹很轻松,蟹腿他们轻轻一捏就裂开了,里面的肉完整
几小口蟹肉,几口菊花酒,美滋滋,完美中秋团圆饭
螃蟹吃完,谢卫远开口:“吃完了,不够吃,大哥,明年中秋前我们自己去拉大闸蟹来,吃个够”
所有人期待看向谢卫华,谢卫华笑道:“行吧,明年家里出两辆车随村里车队去”
谢卫远:“亏了亏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今年才想起吃大闸蟹”
谢母剥着蟹腿,说:“忙着挣钱,忙着扩大家业,况且家家户户饭桌上菜品多,美食多,想不起来,你不也一样,没想起来”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的苏氏很穷,八成的人吃不饱饭,吃得起吃过大闸蟹的人很少,吃过的人没想起来
谢卫辰赞同:“记得以前菜品少不说,量也少”,想要吃饱就多吃米饭,现在吃菜都能吃饱
“酒楼里菜多,色香味美俱全,当然价格也很美就是了”
“我现在都不喜欢偏甜的菜了”
“”
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从美食到故乡事,从故乡事到现在事,谢卫远下午要回城,只喝了三杯酒,宴席到尾声,他想到自己较少关心家里的事,问谢卫华:
“大哥,你们助学计划怎样了,有我帮忙的地方吗”
谢卫华笑笑说:“还算顺利,没什么事用你忙的,大部份孩子都很努力,有天份考科举的有三人,其他的送去书院两年,在县城府城谋个好差事没问题,有十几个孩子品性很好,我想收为己用,和赵吴两姓孩子一样,不知节后有多少人愿意”
重生种田日常 第247节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
魔欲(更新至238章)、
夫妻日记、
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
恶人传、
皇嫂(H·强取豪夺)、
快穿之娇花难养、
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