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完全吸取了之前济尔哈朗对阵大顺军的失败经验。
这一次他决定绝不分兵,将几路大军合为一处,稳扎稳打,一步步击败李自成。
就在洪承畴设计拿下随州和荆门州两座城池时,他命令成都的尚可喜、贵阳军民府的孙可望、南京的耿仲明和福州的李成栋各自带领五万兵马集中到了襄阳。
此时的襄阳城中,支援而来的四名大将共携带有兵马二十万,再加上洪承畴在襄阳筹集的十万兵马,总共凑齐了三十万兵马。
不过这次的三十万大军质量却有些差,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杂牌军。
这三十万大军中,有大顺的降兵、有大西的降兵、有南明的降兵就是没有满清八旗主力。
满清高层已经将剩余的几万八旗主力全部调回了北京休养,作为自己手里最后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不打算再拿出来使用。
这三十万大军的兵员训练程度、武器装备都与满清八旗军差一大截。
虽然洪承畴手里的都是杂牌军,不过他依然对战胜大顺信心满满。
洪承畴在为大明朱由检效忠时,可以说是李自成的克星,曾多次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1639年之前,农民军将陕西搅得天翻地覆,其中以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实力最为强劲。
寝食不安的朱由检派去很多官员剿贼,非但没能剿灭农民军,反而让李自成的声势不断壮大。
手足无措的朱由检派出了洪承畴。
洪承畴一到陕西,就改变了之前对农民军招抚的策略。
他认为农民军接受朝廷招安只是权宜之计,张献忠和罗汝才曾有多次受招安又反叛的经历。
因此他一到任就采取了铁血政策,只要俘获农民军,一律不予接待,全部斩杀。
他对大顺军实行稳扎稳打、步步围剿的策略。
最终,1639年,洪承畴在潼关大败大顺军,将李自成打的身边只剩下了十八骑,逼迫他逃入了商洛山中。
如果不是满清在辽东搞事,洪承畴被朱由检紧急调往辽东,李自成可能早就被洪承畴消灭了。
如今,再次面对老对手李自成,洪承畴又非常大的心里有事,他有信心再次剿灭大顺军,让李自成无处可逃。
第一战,洪承畴选在了荆州。
考虑到武昌城池坚固,又有长江天险阻隔,不易攻取。
因此,洪承畴选择荆州作为攻破大顺军的突破口。
洪承畴的大军从襄阳出动之后,李自成很快收到了满清大军进击荆州的消息。
此时,荆州有李过和刘体纯率领十万兵马防守,城内兵多粮足,火药充盈,没有那么容易攻破。
再者,有了前两次随州和荆门州的中计经历,李自成还不能确定此次满清大军进军荆州的虚实,因此他决定暂时留在武昌,静观其变。
李过已经按照李自成的吩咐,加固了荆州的城防,并且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弹药和粮草,足够大军坚持很久,他对此次防守荆州也是信心十足。
洪承畴的大军出襄阳,过荆门州,很快抵达了荆州城附近。
他之前命令尚可喜从四川征集了了很多战船,又命令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现在也已经开到了荆州城附近。
洪承畴的大军从水路到陆路对荆州城实现了包围。
在围困荆州的同时,他还派出了孙可望和李成栋率领各自的兵马埋伏在了武昌前往荆州的路上,来阻截李自成的大军。
洪承畴本来打算围点打援,通过围困荆州,吸引大顺军主力来救,再将救援的兵马逐个击溃.
可是他却发现武昌城内的李自成居然按兵不动。
既然如此,洪承畴决定改变策略,先攻下荆州。
之前,满清高层已经将全国的红夷大炮都交给了洪承畴,归他调遣。
此时,红夷大炮全部被洪承畴带到了荆州城下,一字排开。
他一声令下,士兵开始开炮,轰击城墙上的守兵。
满清的炮弹密集地飞向了荆州城墙,不断砸在城墙和城上的守军上。
在一轮轮密集的炮击过后,城墙上为了方便攻击城下守军和了望的垛口已经有不少损毁,城上的士兵只能找其他地方躲藏。
在炮击城墙上守兵的同时,洪承畴并没有派出大部队冲向城墙登城,他知道大顺军守城,惯有在城墙周围埋地雷的习惯,因此他先派出了少量士兵,拿着腰刀和扫帚前去城墙周围进行排雷。
李过的确在城墙周围埋上了地雷,并且将引线引到了城墙上。
满清排雷的士兵,单个人为一队,在城墙周围零散的分布开来。
他们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拿着扫帚,不断扫着地上的浮土,找到引线后,立即用腰刀砍断。
站在城墙上的李过,还在奇怪满清为什么只派出少量的士兵进攻,仔细查看过才弄清,他们是在排雷。
李过眼看着城外埋下的地雷被一个个的排掉,心里十分着急。
他下令士兵开火,想要射杀排雷的满清士兵。
可是,城外的士兵人数很少,又十分分散,他们手拿着盾牌,很难被城上的弓箭和鸟铳射杀。
即使碰巧被射杀,也会立即被后来的士兵补上 。
眼看埋下的地雷就要全部被排雷的士兵废掉,李过终于按耐不住,他一声令下,命令士兵引爆全部剩余的地雷。
突然城下,一声声的巨响,洪承畴派出的排雷士兵全部被炸倒躺在了地上。
洪承畴以极小的代价就将荆州城外的地雷全部废掉。
他并不关心这批排雷士兵的死活,他见地雷都已经排完,立刻下令全军发起总攻。
步兵拿着云梯,冲向了荆州城墙,开始攻城。
第133章 荆州之战1
同类推荐:
我有一剑、
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
全息游戏的情欲任务(H)、
四大名著成人版合集、
都市偷心龙抓手、
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
剑圣:修炼有什么难的?、
高枝难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