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508.第508章 括地志只是开端

508.第508章 括地志只是开端

    第508章 括地志只是开端
    上元节的第一夜,人们在一声声“上元安康”庆贺声中度过。
    过了上元节的第一天,今天依旧是解除宵禁的,乾庆十一年才刚开始,长安城开始了漫长的庆贺,从新年一直到了如今。
    人们在这个新年好似有用不完的热情。
    清晨时分,苏亶在几个学子的陪同下,推开崇文馆的门。
    “括地志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回主事,昨晚连夜送入崇文馆,我们今天早晨也才知晓。”
    脚步匆匆走入崇文馆内,一个书库正关着门,有两个守卫正在看着。
    “你们是……”
    听崇文馆的主事问话,守卫忙解释道:“李大将军命我等来看管书卷。”
    苏亶穿着一身灰色的衣袍,虽说没有穿着官服但腰佩鱼符,言行中表露出来的也有一种不怒自威,他道:“哪位李将军?”
    “李道彦大将军。”
    苏亶是外戚,是皇帝的丈人,从身份上来说李道彦是李唐的宗室,算是陛下的宗室。
    本就身为外戚,不想与宗室有过多纠葛。
    陛下这个安排……让苏亶很苦恼。
    几个学子站在后方,本来跟着苏主事而来,苏主事的气势还是很足的,颇有一种谁敢在崇文馆放肆的感觉。
    但一听到是李道彦大将军,苏主事的神色又满是忧虑。
    正在苏亶犹豫着要不要去见陛下问个缘由,门外传来了话语声。
    苏勖踩着结着霜的地面,走路时还在寒风中打着摆子,一边道:“来晚了,来晚了。”
    说着话,他又走上前,道:“先将括地志寄存在崇文馆,让崇文馆的学子抄录,抄录之后再交给泾阳的印书坊。”
    苏亶与苏勖是两兄弟,是亲兄弟,也是武功苏氏的核心领头人。
    苏亶道:“陛下看过括地志了?”
    苏勖抚须道:“陛下多半……是看过一些的。”
    说是陛下看过一些,可看过其中多少或者只是一卷?苏勖觉得陛下对括地志肯定是很了解的,因魏王在多年编撰时时常会与陛下探讨,括地志的诸多纲要也有陛下的参与。
    那时候的陛下还是太子,就开始参与括地志的编撰了。
    当初是如何,苏勖也不得而知,那时候主持编撰括地志的是王珪,不是他苏勖。
    苏勖只知道当年的情形,是魏王几次因此括地志的编撰之事,恼怒打砸东西,之后磕磕绊绊才开始重新规划括地志的。
    大抵上,苏勖能知道的只有这些了,至于当年还有多少有关括地志的隐秘,又或者是与当年的东宫太子是否还有缘由,这恐怕也只有已入土的王珪老先生清楚。
    说话间,这天又开始下起了细雨,细雨夹着雪落下,让从一夜庆贺中度过的长安城平添了几分静谧。
    苏勖站在书库前,看着漫天的雨水道:“本想着今年的冬季会暖和一些,恐怕现在又要来一场倒春寒了。”
    苏亶道:“昨夜暖和得反常,今天会有些雨雪也是应该的。”
    苏勖道:“昨天,吏部刚送来的文书,陛下让老夫任职括地监的监正,括地志要加入崇文馆的支教书籍中,往后老夫要多来崇文馆走动了。”
    苏亶其实很羡慕这个兄长,这位兄长可以心无旁骛地主持文学,可以一心都在编撰事宜上。
    苏勖道:“不知道崇文馆可有安排?”
    “兄长所言的安排是什么?”
    “自然是如何将括地志并入崇文馆的支教中。”
    只要不和李唐的宗室打交道,苏亶心里还能踏实一些,并且兄弟两人还能说一些心里话。
    苏勖向来是一个闲散的人,一心追求学问,别无它求,因此武功苏氏的事他也不管,都是苏亶在安排。
    再之后,太子妃定在了武功苏氏,苏亶的长女成了太子妃。
    而武功苏氏也从此与太子绑在了一起,从此武功苏氏如何,太子说了算。
    直到现在,武功苏氏的子弟鲜有在朝中为官的,倒是有很多人在各地支教。
    只能说李唐这一朝的外戚,没有任何一个小辈子弟在朝中为官,外戚一脉薄弱得不像话。
    苏亶拿起其中一卷,将书卷打开看着其中内容,道:“需要上百名夫子,将括地志的学识揉碎了,将学识分在一卷卷书中,还要由浅显易懂到精深,都需要时日。”
    两人正说着,有学子来禀报道:“禀主事,太府寺的人来了。”
    苏亶抚须道:“太府寺的人来做什么?”
    “说是陛下旨意。”
    苏亶又坐下来,见到了一个太府寺的官吏,来人是太府寺的少卿王九思。
    王九思是朝中鲜有的年轻少卿,太府寺少卿。
    尽管现在科举及第的年轻人不少,可能够位列少卿的年轻人,依旧不多。
    王九思快步走到书库前,行礼道:“本是佳节,前来打扰,实在抱歉。”
    对方行礼得体又恭敬,苏亶道:“听闻,你近来在写各地放牧的奏疏?”
    王九思道:“正是,关乎人们吃肉的大事,陛下说会多给予下官方便,不过此番来之前下官也没有见到陛下,只是有内侍来传话,让下官过来一趟。”
    苏亶算是明白了,今天这一前一后都是陛下安排的。
    众人刚喝了一口酒水,却见弘文馆的主事孙处约也来了。
    如此,文学馆,崇文馆,弘文馆,太府寺的人都到了。
    最后,上官仪到了崇文馆,苏亶才明白了陛下的意图。
    苏亶是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自家的女儿是当今皇后。
    而苏亶对上官仪也只能客客气气,只因上官仪是最早跟随陛下的人,于志宁,许敬宗,上官仪此三人就是当年重要的东宫班底。
    当年的陛下还是太子,就是凭借此三人,一步步得到权力。要说识人之明,是不是有当年的老太公高士廉在指点当年的太子,没多少人清楚。
    苏亶觉得,以前的那些事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清楚。
    而陛下还是太子时,仅仅只是依靠这三人一步步走入中书省,不得不说那时的陛下,就有了十分独到的眼光。
    如今想来,当年的这三人,现在都已在了朝中十分关键的位置。
    据说现在的工部尚书徐孝德也是,传闻中徐孝德靠着给陛下送茶叶,送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也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
    苏亶对上官仪客客气气,上官仪也是一脸的恭敬。
    也在上官仪的话语中,在场的几人明白了陛下安排今日事宜,让这么多人齐聚崇文馆的真实原因,是陛下想要编写几套书,这几套书是给支教夫子所用的。
    从孩子蒙学开始,一直到长大大致从六岁到十二三岁这个年纪,孩子们每年都需要换一套书,并且每套书都需要有进一步的学识。
    重中之重是需要一个十分博学的人,涉及数术,经义,史书,礼教……以及诸多旁门。
    上官仪道:“诸位不要觉得括地志编写成书只是开始,对陛下而言只是第一步。”
    话语一顿,面对在场众人,上官仪又道:“往后还需要长安四大学馆与朝中各部通力联合,需要为此编写十数年,甚至数十年。”
    王九思道:“下官得到内侍卫的传报,这才来的崇文馆,也不知道需要太府寺做何事?”
    上官仪道:“王少卿这一年查问各地的畜牧颇有成效,学识需要编写入书中。”
    苏亶道:“崇文馆的人手本就不够,看来要多做准备了。”
    上官仪道:“朝中的秘书监也好,著作郎也罢,陛下还要设立新的官邸。”
    苏勖神色了然,恐怕一个官邸还不够满足陛下的,还要再多建设几个。
    苏勖道:“上官御史,此事听起来,恐怕没有数百上千人,办不成。”
    上官仪道:“可一旦完成了,对以后来说是一劳永逸的。”
    苏亶摇头道:“想要以后一劳永逸,就需要从一开始,就做得足够好。”
    屋外的雨势越来越大,听着雨水落在屋顶上的声音,上官仪走到书库的屋檐下,看着漫天雨水,双手背负,抬首道:“余下的事就交给诸位了,但凡还有所需,尽可知会老夫。”
    崇文馆内,苏亶与苏勖相视一眼没有开口讲话。
    王九思一直看着上官仪的背影,直到这人一直走到雨幕中,看不到他的背影了,才回神思量着。
    上官仪执掌御史台,又是皇帝信任的臣子,但凡三两句话,都是符合皇帝心意的吩咐。
    再者说,皇帝一句话,就有数百上千人为此忙碌。
    但如今的皇帝是圣明的,这位皇帝从不会被外物所影响,听说这位皇帝喜钓鱼,从不建设宫殿取乐,皇帝的身边都没有取乐物件。
    苏勖与苏亶正说着话,完全忽视了孙处约与王九思。
    而孙处约坐着也觉得无所事事,外面下着雨雪,一时也不好离开,来时也没有准备蓑衣,便没话找话地说了一句,问道:“近来在太府寺如何?”
    王九思道:“这一年还也挺好的。”
    孙处约道:“多半,是陛下觉得你不合适在太府寺?”
    王九思很想问你们能这么揣测当今陛下吗?这合适吗?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多此一问不太好,便反问道:“那孙主事觉得呢?”
    孙处约想了片刻,颔首道:“多半是的,陛下觉得你在太府寺做得不好,让你换个地方做事,将太府寺少卿的位置让出来,给别人坐。”
    言罢,见王九思的神色多有些不悦,孙处约压低嗓音道:“这朝中呀,震慑天下的是英公,筹谋盘算之人是于志宁,而吏部与兵部是陛下的左膀右臂,御史台就是陛下手中最凶狠的豺狼。”
    孙处约又道:“九思,你是一个十分有天分的孩子,你心地纯良万万不可与这些人走得近。”
    苏亶与苏勖还在交谈着,没有在意到这边两人的低语。
    王九思作揖道:“谢先生指点。”
    孙处约见外面的雨势减弱许多,也离开了这里。
    王九思又在这里坐了片刻,不论自己的位置如何变,都不能靠近孙老先生提点过的那些人,不能靠近御史台,兵部,吏部……哪怕是中书省的于志宁。
    换言之,坐在那些位置的朝臣都是极其有手段的厉害人物,不论是许敬宗,褚遂良,还是上官仪,这些人……他们的手段绝不是自己可以企及的。
    离开崇文馆时,王九思忽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人微言轻能够左右的事太少。
    来到安邑坊的食肆,冻雨还在下着,这里的一切都很静谧,似乎人们还未从昨晚的庆贺中苏醒,街道上也没见到太多的行人。
    王九思在这里又见到了张柬之。
    张柬之正在往一碗面中倒着醋,道:“听闻你一早就去崇文馆了?”
    王九思颔首。
    “有心事?”
    王九思道:“他们都说贞观年间的朝堂是一片祥和的,君臣相宜,朝臣相互谦让有礼。”
    张柬之吃着面道:“是呀。”
    王九思接过店家端来的面条道:“若是能够见到当年的朝堂是什么模样的就好了。”
    张柬之咽下一口面,又撕咬下一口饼,问道:“怎么?现在的朝堂不好吗?”
    王九思往羊肉汤上撒了一些葱,饮下一口,啧舌道:“也没见过别的朝堂,只是有人说如今朝堂群臣个个如狼似虎。”
    张柬之笑道:“朝中位置,能者居住,正是陛下看重才能,群臣才会如此。”
    王九思深吸一口气,刚要提起筷子大口朵颐,却见外面有人大声喊道:“朝中有政令下来了,陛下有旨,为传播学识,为天下学子,联合崇文馆,弘文馆,文学馆,四方馆建设著作监,传令天下,招天下夫子前来编写书卷,为天下学子百年之计。”
    闻言,张柬之已一口气将碗中的羊肉汤喝完,嘴里还嚼着肉,一边道:“往后有的忙了。”
    言罢,他拿起桌边的斗笠,抖落一些水珠,重新戴上,走入了雨水浇灌的大街上。
    倒春寒真的来了,刺骨的寒风吹过,让原本在屋檐下避雨的客人冻得直缩脖子,避着寒风纷纷进了店。
    店家见状,他满面笑容地揭开一个木盖,木盖下是正在翻滚的羊肉汤。
    (本章完)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魔欲(更新至238章)夫妻日记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恶人传皇嫂(H·强取豪夺)快穿之娇花难养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