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最后一战
在失去和德国的贸易后,美军成为美国新的财政来源。
威尔逊野心勃勃,制定了一份多达400万人的动员计划。
在动员这件事上,美国人的效率极高,到五月份,已经动员了185万人。
这对已经架空兴登堡,获得德军实际指挥权的鲁登道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噩耗。
《布列斯特合约》签字后,鲁登道夫将德军主力集中到西线,准备对法国进行致命一击。
鲁登道夫手下现在有191个师,350万人。
从数量上说,德军的规模不亚于1915,但实力大不如前。
德军去年冬天动员了25万人,这些动员兵全部生于1900年之后,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
奥匈帝国的情况更糟,发给士兵的绷带和内衣都是用纸做成的。
和这个情况相对应的是,去年冬天,奥匈帝国有5万匹战马或挽马,因为缺少草料被饿死。
大概是奥匈帝国把草都拿去造纸了吧。
很难分得清是因为军马缺少草料,还是因为士兵们想吃肉,才造成这些军马死亡。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培养一匹战马,费的资金远高于培养一名士兵。
对于俄罗斯来说,奥匈帝国已经没有威胁,乔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各地的安抚上。
由于农民的粮食被强制征收,给君士坦丁堡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乔治不仅要为前线部队组织后勤,还要筹集粮食赈灾。
巴尔干军团现在要对付的也不止是叛军,还有各地流窜的马匪,割据势力,地方武装,以及如雨后春笋般的地方自治政府。
《布列斯特合约》并不是直接将领土割让给德国,而是由德国成立傀儡政权,对当地进行统治。
俄罗斯除城市之外,本来就是各地自治的草台班子,这些自治政府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合法政府。
鲁涅夫指挥的第一集团军频繁出动,前往各地平叛。
这对俄罗斯军队来说轻车熟路,因为这项工作他们已经连续做了很多年。
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叛乱平息之后,并没有和以前一样继续自治,而是由君士坦丁堡派出民政官员直接管理。
叛军不仅抢走了农民的口粮和种子,而且对当地进行彻底的破坏,尤其交通设施,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等等等等。
乔治有粮食,但和尼古拉的雨露均沾不同,只有接受工作的人,才能获得粮食。
被炸掉的铁路和公路需要修复,烧毁的房子要重建,战争造成的废墟要清理,那些被吊在绞刑架上的尸体也要入土为安,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去处理。
灾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但现在的情况其实还不算严重。
如果在冬天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没有稳定下来,那么等冬天到来,才是真正的灾难。
罗夫诺小镇,这个乔治曾经的发迹之地,也遭到战争的巨大破坏。
罗夫诺的居民全部都是哥萨克,战争爆发后,他们积极响应帝国号召,应征入伍,先后有807人参军。
这807人,除11人因伤致残幸运回家之外,其他人要么战死,要么下落不明。
罗夫诺居民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而是被当做顽固典型,先后遭到临时政府和自治政府的针对,不仅火车站被炸毁,铁轨被拆除,而且整个小镇都被纵火焚烧。
亚历山大随里瓦几亚第一步枪营来到罗夫诺的时候,曾经总人口高达3000的罗夫诺,只剩下不到100人。
乔治很难过,罗夫诺的哥萨克是乔治迁来的,乔治承诺会给他们安定美好的生活,却没有做到。
曾经在罗夫诺火车站工作,又在近卫军服役的斯坦尼斯对乔治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充满感激。
“大公已经兑现了他的承诺,将我们从苦寒的拉多加湖带到温暖的罗夫诺,这并不是大公的责任——”
斯坦尼斯最后问亚历山大:“大公什么时候成为沙皇?”
乔治的新绰号就是“沙皇”。
亚历山大决定重建罗夫诺,他带领步枪营的士兵在废墟上建起新房,用自己的薪水为衣不遮体的孩子们购置新衣,将部队配发的军靴送给光着脚的流浪汉,最后甚至和居民一起补种粮食。
乔治很欣慰,不管亚历山大未来是从政,还是经商,乔治都希望亚历山大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随着距离莫斯科越来越近,第二集团军遭遇的抵抗也越来越强。
6月11号,第二集团军在图拉,终于找到叛军主力。
1632年,荷兰人在图拉建立兵工厂,1712年彼得大帝将兵工厂扩建为皇家兵工厂,从此图拉成为帝国三大之一。战争爆发后,图拉的工业能力迅速提升,步枪产量提高近10倍,俄罗斯军队使用的步枪,超过五分之一是由图拉生产的。
第二临时政府迁都的时候,将圣彼得堡兵工厂的一部分机器转移到图拉,图拉由此成为第二临时政府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瓦西里知道图拉对于叛军的重要性,亲自指挥对图拉的攻击。
空军的侦查表明,图拉守军至少有30万人,这远远超出瓦西里的预估。
瓦西里的预估是,由于叛军还要防守莫斯科,所以图拉的守军最多不超过10万人。
第二集团军的总兵力才40万,瓦西里用于攻击图拉的部队也只有10万人左右。
10万打10万,瓦西里还是很有信心的。
10万打30万,搞不好就会被反杀。
乔治从安德烈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抽调部队增援瓦西里。
同时命令布鲁西诺夫和鲁兹斯基支援北线俄军,停止对奥匈帝国的进攻。
随着战火烧到奥地利境内,奥地利人的抵抗也越发强烈。
当初打特兰西瓦尼亚的时候,瓦西里和安德烈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轻轻松松两个月横扫特兰西瓦尼亚。
布鲁西诺夫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时候,同样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当地人并不在乎统治他们的到底是俄罗斯人还是奥地利人。
在匈牙利王国的土地上,奥地利人的作战意志也并不顽强。
随着俄军攻入奥地利本土,连奥地利女人都拿起武器和俄军作战,这让乔治愈发感觉事不可为。
匈牙利连首都都被俄军占领,已经榨不出太多油水。
乔治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第二临时政府。
6月15号,第一集团军炮兵,对叛军阵地进行炮击。
瓦西里同时出动轰炸机,对图拉兵工厂进行轰炸。
乔治现在由于要赈济灾民,粮食有点紧张,炮弹很充足,仅从阿穆尔送过来的炮弹,每个月就达到30万吨。
随着君士坦丁堡本地工业能力的提升,每个月可以生产的炮弹也达到10万吨左右。
虽然仆从军的抚恤金很低,但能用炮弹解决的问题,乔治还是不浪费人力。
和第一集团军相比,叛军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不仅没有空军,而且缺少重炮,反倒是装甲战车的数量不少。
这些装甲战车都来自之前的北线俄军,以及近卫军,总数大约有近千辆之多。
17号,第一集团军的运输部队在图穆斯克遭到叛军攻击,进攻图拉的部队,有遭到叛军包围的危险。
瓦西里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猛攻图拉。
18号,布良斯克也遭到叛军袭击,幸好守军早有准备,损失不大。
18号当晚,第三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布良斯克。
瓦西里猛攻图拉的同时,德军在西线全面出击。
去年冬天,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开会,两人一致认为,如果战争不能在1918年结束,德国很难赢得最终胜利。
继乔其纱攻势之后,德军分别在曼舍戴达姆、爱纳河、马恩河、马茨河,以及香巴尼,向协约国阵地发起攻击。
去年下半年,鲁登道夫的表哥奥斯卡·冯·胡蒂尔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术,这种战术由6-8名经过精心培训的士兵组成突击队担任前锋,潜入协约国阵地,向纵深渗透,将阵地上的坚固堡垒,留给携带重武器的后续部队解决。
这种战术在小规模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鲁登道夫将“胡蒂尔战术”当成赢取胜利的法宝。
去年冬天,德军将最优秀的军官从前线撤回,接受长达四个星期的培训,然后以这些军官为基础,组建了42个精锐师。
这42个师,是鲁登道夫的主攻部队。
战斗开始后,鲁登道夫这才发现,在小规模战斗中效果不错的“胡蒂尔战术”,放在兵团级战役中完全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不仅没有达成渗透的目的,“暴风突击队”往往在刚接近协约国阵地时,就遭到毁灭性打击。
这也不能怪鲁登道夫。
42个师看上去不少,实际上由于德军损失惨重,编制一直在缩小,42个师的总兵力加起来只有大约50万人。
刚刚参战的美军,一个师的编制是超大的2.5万。
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主力野战部队,一个师的编制通常在1.5万人-1.8万人之间。
这个数值在世界大战爆发后,一直在缩小,最惨的奥匈帝国,现在一个师只有5000人。
(本章完)
第667章 最后一战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
断奶(骨科 1v1)、
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
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
吞噬星空之自成宇宙、
超神:开局亲吻天使追,建立帝国、
我拍摄初代,没想到全网泪崩了、
小公主上错大佬床(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