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镜忌 第424章

第424章

    歌舞声再起。
    雨势渐微, 由滂沱之势变得如江南烟雨般朦胧、飘飘渺渺。云雾缭绕细雨微风中,那些人一直笑着看姜遗光,笑容纯净又快乐。
    悠远笛声一曲,引得鹤影来, 笛声为引, 萧、筝、琴、磐等轮番奏响。无人舞, 无人歌。
    而后不知何处来的鼓点,又轻又快,也不知何处来的身着窄袖胡服, 雪肤高鼻的女子,腰肢如柳,缠一细金链,随鼓点儿转着,跳着, 大弯腰,脚下踏着雨水腾跃,血色裙摆盛放。
    有人击筑,有人抚掌而歌。乐音渐铿锵、响亮, 逐渐加快, 鼓点更响,急急切切如骤雨。众舞女的步子也随着鼓点踩得更快更急, 让人几乎喘不上气来。
    若换了任何一个有几分才气的人,恐怕都要为此心折不已。
    可惜,唯一的看客却不懂欣赏。
    姜遗光只觉得好像有一根针在头脑里翻搅, 痛得他掐着太阳穴慢慢单膝跪伏下, 用力睁着眼睛,不让自己昏迷过去。
    他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兴趣, 歌舞也好诗词也好,他欣赏不了歌舞中有什么美所在,也不知道同是字句,诗词为何能一字定千钧。
    但他好像真的从这支舞中看到了千年前的盛世王朝。
    有人在吟诗,有人在放声大笑。诗中乐中歌中无一不称颂着那万国来朝、锦绣才气满江山的盛唐。
    然,盛极必衰,乐极必悲。
    这似乎是千万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摆脱这样的命运。
    鼓点声渐急,急切到心跳愈加剧烈,他仿佛看到了百姓脸上笑容变得慌乱,骤闻反贼袭来,潼关城破,长安城危在旦夕,唐明皇携贵妃出逃……
    鼓点更急,战事更焦灼,舞乐女子们神情染上焦急、痛苦、悲哀、不舍……
    一幕幕飞快变幻,蓦地,乐声骤停!万籁俱寂——
    兵马气势汹汹,围着一仓皇无措的华贵女子,手捧白练,含泪自缢,皇帝掩面不忍看。苍白娇艳的尸首旁似乎有一块石碑,书着“马嵬驿”三个字。
    曲声再起,陡然间缠绵悠远,哀怨婉转,如丝如缕哀戚。有人在唱歌,用着从未听过的曲调和听不懂的话语。
    姜遗光和夫子学过诗词,不解其意,也能背百来首,他听不懂古音,刺痛的脑海里却忽然冒出一个鲜明的念头。
    这支曲子,应该就是白乐天写的《长恨歌》吧?
    为什么……要让他看到这些?
    鬼、骊山……骊山古迹……
    山海镜……
    撑在头两侧的指尖恨不得都刺进头骨皮肉里,要把在里面翻搅的东西狠狠抽出来。姜遗光已经痛得跪都跪不住了,浑身发抖,咬着牙坐在地上,慢慢往后挪。
    蒙坚说过,古迹,不能进去……
    进来的那些人全死了。
    蒙坚那一次也听到了乐声,但是他侥幸离开了。
    是因为听到了乐声,才死去的吗?
    这些歌舞,不是给活人看的!
    他不能再看了,要赶紧离开!
    长恨歌,长恨歌的最末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如此长久的恨,直到百年千年也不能磨灭的怨念吗?
    这样的怨念,一直笼罩在骊山行宫上,只要有人闯入,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让那人切身体会它的怨念。
    是谁的怨念?
    杨贵妃?唐明皇?还是死在安史之乱中的某一个?
    是谁?
    不,都不是。
    长恨歌,恨的又何止一个?
    那些人忧愁地望着他,和方才的笑声一比,多了许多哀怨哭泣。好像能透过他们,看到一个繁盛的王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可那又不是和一间房子轰然倒塌一样迅速衰败,而是一点点的没落下去。
    所有人都能感到那股逼近的死气,可却无法逃离,无力阻止,只能看着必然的命运不断接近、再接近。
    姜遗光也一样。
    他也感到了那股扑面而来的庞大的死气,他有一种预感,等这支唱诵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曲子唱完,他就会和曲中的大唐一样,陷入新的绝境。
    一想到这儿他便努力动弹着勉强去翻山海镜,可不论是袖袋、包裹还是衣襟中,山海镜都不见踪影。
    奇怪,山海镜去哪儿了?
    在哪里?
    他把它丢了吗?
    姜遗光抬起头寻找山海镜的踪影,眼前一片奇异的光连闪,眨了好几下眼睛才看清面前事物。
    山海镜就摆在手边,不过一两步的距离,闪着金光。
    他伸出手,一点点往前挪,终于握住了镜子,照向自己。
    如同一盆冰当头浇下,疼痛因为冷意麻木骤然驱散。姜遗光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一抬头发现,四周景象不一样了。
    池亭台阁,筑山穿林,正中一间巍峨宫殿,正中牌匾光耀辉煌。周边湖水环绕三面,有女子乘小舟湖中采莲。其后,数座宫殿隐隐从山谷中探出一角。
    眼前这里是——华清宫!
    姜遗光有些吃惊,回头望去,果真在远处山间看到了刚才还踏入大门的望京楼的影子。
    他只是踏出一步而已,就来到了华清宫?
    也对,既然是鬼怪,做出什么来都不奇怪。
    从这么多次和鬼怪打交道的经验中,姜遗光领悟到,鬼本身就是没有规矩且混乱的,不必去理解,也不要试图用人的心思衡量。鬼行事本就没有“为什么”可言,只要知道它们充满恶意,那就足够。
    所以,这次他也不必去琢磨鬼为什么要让他看很可能唐时存在的歌舞,或者千百年前的那一段往事。鬼哪里会想这些呢?
    他只要知道怨念在什么地方,又是因为什么才生出的怨念就好。现在看来,那怨念集大成处很可能就在华清宫。
    长恨歌这首诗,不也提到了华清宫吗?
    姜遗光时不时就用山海镜照着自己的脸,感觉头疼好了点,站直身往前走。
    到这时,他又能感知到蛊虫的存在了。
    那条虫在脑海里有点吃力地游走,姜遗光似乎能感受到它疲累却又兴奋的样子。
    果然,原来那样疲倦困顿,不光是骊山的缘故,恐怕也有中毒的原因吧?骊山中多毒瘴,也不知是在哪里中了招。
    或许,他的中毒不仅仅因为骊山中可能存在的瘴气。
    姜遗光把这个念头抛到一边,确定蛊虫还好好的以后就想该如何出去。
    这地方有古怪,想离开就必须把这里的鬼收走。这些鬼即便杀不了他,也能把他困死在这儿。
    至于蒙坚和蒋大夫,等出去后再说吧,这两个人应该没有死。更何况……下次见面,是敌是友恐难预料。
    站在华清宫大门前,姜遗光回头望去。
    那些唱歌啊跳舞啊或是哭泣的影子都慢慢淡去消失了,再一转头,眼角余光瞥到一抹血色艳丽身影。轻纱笼罩的大殿中,那身影慢慢行走,看似步子缓慢,可很快地又消失不见。
    然而又有诵吟声响起,辨不清是男是女,起先声音还有些模糊,只能听出好像在念什么诗,而后越来越清晰。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又是长恨歌。
    方才是歌舞,现在换成了吟诵。
    长恨……不是一个人在恨……
    姜遗光想到这句话,心忽然跳得快了一瞬。
    或许,这就是骊宫恶鬼的真相!
    很久以前,姜遗光就通过将离的例子发现怨念并不那么简单。谁说一定要具体某个人死去才会有怨念?将离就是最好的证据吗?
    将离就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死去后的怨念。她是自己的写出的引子加上所有传阅过话本的人生出的恐惧的念,其中还有他母亲宋珏的影子。
    长恨歌也是如此!
    一人死去,强大的怨念会变成恶鬼。若是千百人死去,怨念勾结,则如蛊虫相互吞噬一般,最后只会变得更加强大。
    只要有一样事物做为承载的引子,牵连出多人心中的念。不论这事物有形还是无形,不论那些人心中的念是恐惧还是怨恨,只要能将众多人的心念聚集起来……
    他望着那个不断出现又消失的影子,慢慢往里走,边走边想。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百姓自然有怨,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怨念聚不到一起,就像一滴两滴水落在地上马上就干了,自然不成气候。
    偏偏白乐天的《长恨歌》横空出世,道尽了天下黎民百姓的怨念,连同唐时众皇帝的怨恨都汇聚在一起,千万滴水能汇成洪流,更不用说后世人口口相传。每多念诵一句,这怨念就多一分。
    日久天长,怨念怎能消散?
    这才是骊宫恶鬼的真面目吧?
    他发现……这很可能也是第十重死劫后的真相。
    很久以前他就奇怪,为什么要把前十重和后八重死劫区分开?若说艰难,哪一次死劫不是九死一生?
    这回他觉得自己可能猜到了一点真相。
    像他上一次的死劫,直到现在他也拿不准幕后恶鬼的真身可能是什么人。他曾猜测可能是一位制作挪面具的工匠,或是戴上面具反被害死的孩童,因他曾在京中收过几只顶着大头娃娃面罩的恶鬼。
    现在看来,应该就是傩面具本身。
    人们对鬼的恐惧,对傩面具的敬畏,加上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方相氏的传说,变成了山海镜中的怨念。
    识破了真身,那就好办了。
    华清宫也好,长生殿望京楼什么都好,都只是这首诗中的怨念罢了。那些歌舞的人群和大殿里一闪而逝的鬼影,或许不过是这首诗中的怀念。
    怀念,也是人的一种念想。
    到这一步也不能再退,姜遗光捧着镜,跟着那不知名的吟诵声从头念起来:


同类推荐: 捉诡十八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无独有偶午夜诡谈怪物复苏被盯上的漂亮玩家[无限流]拒绝偏执触手告白后灵异美人直播间[无限流] 我在系统里当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