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通西域,弊端显现
这次朝会的影响其实非常之大,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汉的格局,原本一落千丈的徐氏东山再起。
实际控制起了边军兵权,再加上大司马衔,还能一定程度上名正言顺的干涉朝政,那股可怕的影响力将再度发挥作用。
刘洵将针对匈奴、西域诸事都交予了徐宁,严格来说就是兼任着大汉的外交部部长。
看来皇帝也是知道打击的太过,打算从新扶持起来用了。
他虽然惧怕,但徐氏多年的口碑摆在那,种种的事实证明,他们是金牌托孤大臣,把继承人托付过去就肯定不会出现问题了。
刘洵看出了太子的软弱,必须留下一支强有力的班底,他信得过霍光,但却信不过霍家,因为这是一群废物。
王家更别提,儒臣什么尿性大家都知道,托孤就是将大汉权威拱手相让。
设想一下,刘奭发现儒臣势力太庞大,不受控制时会怎么做?当然就是扶持起其他人来制衡。
法家他不喜欢,外戚不可靠,唯一能用用的只有宦官,到时朝政将再次分成两个派别。
本质上依然是儒法之争,但形式上转变为了外戚与宦官,这无疑是不好的,将国家交给一群近臣、阉人,太冒险了。
所以还不如接着用徐氏呢,刚好,太子非常崇拜老景侯徐恭。
对徐氏当然也是亲近的,之前曾不只一次旁敲侧击过刘洵做的太过了。
所以接着用徐宁就是一个开始。
………
徐宁都督幽并青冀四洲诸军事之后,所创造的战果非常之大,向北频繁派兵征伐。
匈奴人因为忙于内乱,疲于奔命,根本就招架不住,屡屡溃败,汉军也不赶尽杀绝,只是掠夺牲畜、销毁草场、污染水源。
这对游牧民族来说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外人打不过,还没粮食吃,那就只能从自己人身上下手了。
于是匈奴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纷争不断。
徐宁则是趁机在其中周旋煽动,利用政治手段挑拨离间,其中以右贤王胡比为首的几部最亲近汉朝。
西域的态度也开始更加乖巧,以宛王为主的各国选择了臣服,向大汉通商纳贡,香料等物品开始流入大汉。
丝绸之路被重新开通,并且更加有保障。
虽然西域都护府还没有成立,但已经有类似“驻西校尉”的平替了,手里大概有着三千精兵,持节,代大汉督各国军政。
如今的大汉已经恢复到昔日的武帝朝的程度,动,则国灭,大汉铁骑驰骋大漠,无人敢惹。
徐宁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连带着徐氏也逐渐恢复了元气,这份可怕的威望其实并没有消失。
之前只是苦于没有官职分出去而已,所以众学子不会选择徐氏。
如今这个缺陷得到了弥补,徐濡的长子,徐宁的次子都得到了重用,徐博被迁为少府,掌握了实权。
虽然依旧无法恢复到当年门生故吏遍天下都鼎盛时期,但也相当不错了,至少法臣开始隐隐以他们为首,儒臣也不敢惹,毕竟是圣师徐恭的家族。
天然就是一块金招牌,除非犯了谋反的大罪,不然早晚能东山再起。
而徐氏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刘家维护皇帝权威,虽然刘洵做的过了一点,但也不能就这样翻脸,毕竟自家已经与大汉联系在一起了。
功高盖主被忌惮其实很正常,无论是徐宁还是徐濡其实早就做好准备了,只是没想到力度会这么大。
其实刘洵就是玩脱了,一单开始就是无差别攻击,致使两徐伤了元气,索性就一撸到底,开始重塑大汉的格局。
典型的恩威并施手段,他猜测等到太子继位时,又会再将徐氏拔高一层。
刘洵真正当时皇帝后也是意识到了,大汉根本离不开徐家人,这种即有能力,还忠诚的群体,简直是千古难觅。
所以敌意也大大减少了。
军营中,徐宁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日后要怎么做,徐博等晚辈还没有成气候。
徐濡忧愤而死,唯一可堪大用的只有自己,日后想要帮助皇帝稳定朝政可不容易,其实废掉太子是最好的选择。
这小子是真的真的不适合当皇帝,哪有帝王亲自下场“冲锋陷阵”的,太不明智,政治手段还是三岁小孩的水平。
而且身体也不好,无法长时间处理朝政,这更是天然为权臣出现创造土壤,一个搞不好,就将成为大汉衰弱的开始。
“太子啊太子,你说说你,为何就偏偏要亲近那群儒臣呢,他们可是真的能动摇皇权。”
徐宁狠狠吐槽了一下太子,儒家何法家不同。
法家的精髓就是服从,由君王制定律法再带头守法,这就已经是终究追究,造反的几率相对来说很低。
而儒家不同,现在的儒还没有被程朱理学改造,虽然依然提倡忠君,但他们想忠的那个君是类似尧舜,文帝,高帝的。
也就是俗称的“圣人”,隐隐支持禅让制,将权力交给有德之人。
也难怪后代君主要摒弃早年的儒家呢,属于是不稳定因素。
徐宁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他能做的就是尽量维持天子权威,尽量将权力抓在刘氏手里。
他也开始埋怨起了自己的能力,倘若拥有父亲徐南,伯父徐晔这种天资的话,完全能主动出击压制朝臣,而且像是这种情况也不至于毫无反抗能力。
刘洵敢发动儒法之争,也是欺负徐氏一时间没有能挑大梁的,徐南徐晔任何一人活着都不会出现问题。
权力太大,一个是掌握相权几十年的宰相,一个是控制边军,战功赫赫的骠骑将军。
连先帝刘据都要顾及几分,也就不会出现那种釜底抽薪的情况了。
嗯…如果有徐贞徐恭的能力就完全不必担心了,什么儒党法党的,他只需要伸出一根手指头,多用一份力气都是欺负人。
太可怕了,徐贞这位大汉开国第一臣不必多说,徐恭的能力也是强的吓人。
军事能力一骑绝尘,打遍天下无敌手,武力更是有霸王之勇,对于这一点吴王刘濞竖起了大拇指,吴国国都杀完他们的国君还能全身而退!
原本政治能力是短板的,但后面也被完全弥补了过来,再加上一个徐胄互补,简直完美。
徐宁就有点惨了,他有没有搭档?当然有,徐濡的谋略权谋同样很强,可问题是他提前撒手人寰了。
将家主玉佩交给嫡长子,也就是次子徐博后什么都不管了,只留下自己苦苦挣扎。
但也没办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他是大司马征北将军,手握实权,两徐可都靠着呢。再加上还要辅佐太子,更加要振奋。
“目前来看,最大的隐患还是儒臣,以及……豪强。”
徐宁担忧了起来,随着时代发展,土地的逐渐集中,一个新的阶级诞生了,便是所谓豪强!
当然,他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叫法,地主。
前秦时是没有豪强地主阶级出现的,那时还是世卿世禄制盛行,只有贵族!土地主严格来说也是贵族。
他们的力量十分强大,灭亡暴秦的诸侯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就连高帝祖上也是贵族。
大汉建立以后,旧贵族被清算,取而代之的是功臣,以徐贞为首,掌握着无比可怕的资源和影响力,之前诛杀诸吕就是他们在发挥作用。
功臣的衰落大概是从推恩令开始,不过真正令其濒临灭亡的原因,还是刘彻的酌金夺爵。
这次事变剥夺了一百多位列侯的爵位,一朝回到解放前,诸侯王这个最大贵族也是这时正式衰落。
接下来就是豪强的时代,其实文帝时就已经出现豪强了,只是因为有着功臣诸侯存在,始终无法产生政治影响力而已。
如今的在朝官员中,豪强出身占大多数,他们的孩子进入太学,之后被征辟,逐渐取代了功臣集团。
只可惜他们的力量太过分散,无法形成合力,这就动摇不了皇权,世家的形成至少还要一百多年。
准确来说,要等到光武帝刘秀复汉。
豪强在皇权鼎盛时期即使一棵棵绿油油的韭菜,割一茬长一茬,割一茬又长一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高帝制定的长安邑就是为了收割豪强…严格来说那个时候加富户。
可一单中央开始衰落,豪强就没有了扼制的机会,他们的土地兼并将无法避免,百姓没有了土地就会回来饿死。
为了活着也只能造反了,到时就会重蹈暴秦的覆辙。
再加上儒臣法臣外戚明争暗斗,更是雪上加霜,徐宁连想都不敢想,简直就是灾难,大汉想不亡都难。
“现在的首要目的当然还是保证皇权稳定,只要中央权威强大,豪强就只是一堆韭菜而已,随便割。”
“果然想要治本还是要回归朝廷。”
徐宁摇了摇头,或许某些改革也可以改善土地兼并,但奈何自己能力有限啊。
无法做到昔日徐恭那般,通过营建太学来取代功臣的作用,并未朝廷提供人才。
即使儒法之争无法避免,这太学制度依然是利远大于弊的,朝廷如今中低层官员不缺,就是吃了太学得到福利。
更何况,儒法势不两立的始作俑者也是皇帝,刘彻为了更好的控制,从一开始就刻意煽动。
否则儒家法家融合在一起就不分彼此了。
徐宁拿起了一旁的信件,翻阅了起来,这是徐博寄来的,上面大概讲了讲朝政局面,以及家族情况。
看了片刻,他放下竹简,脸上写满了凝重。
“没想到啊,你们居然下了这么大的注。”
王家为首的儒臣已经开始全力支持太子了,导致法臣根本不敢唱反调。
谁都知道,陛下不可能废太子的。
太子也是十分高兴,不仅娶了王氏女为妃,还大力提拔儒生为太子府属臣。
果然是记吃不记打,刘洵教他的那些东西全都抛之脑后了,依然一股脑任用儒生,反对法家主张。
对于这些,刘洵都只能无奈叹叹气,太子不听他没有任何办法。
于此同时,徐氏的势力也开始回拢了,朝中涌现出大量徐氏门生,再度掌握了很高的话语权。
霍家这种当朝顶级家族都不敢轻视,他们也是只是在高层官员上占优。
徐氏那种中低层的绝对影响力完美发挥了作用。
等到这批人爬到高位,徐宁就能有足够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了,本人再厉害,也架不住毫无根基,再加上无人可用。
不过除了这个好消息外,就都是坏消息了。
刘洵病重,恐怕用不两年就会病死,届时太子将顺利登基,以他的尿性肯定首先会提拔儒生以及徐氏,之后大力打压法家臣子。
之后新的儒法之争将爆发,这次皇帝不再和稀泥,而是亲自下场,无疑是错误的。
正确的选项应该是控制规模,用此为工具替自己铲除异己,塑造权威,刘洵放开手脚也是因为有特殊需要,以及一时间没有控制住而已。
到那时,儒家获胜,朝中的势力将失衡,法臣衰败,为了维持平衡,徐氏只能选择亲自下场。
这样一来自身的中立身份也没有了,那群儒生固然不敢翻脸,但敌视杀不了,并视为法家同盟。
毕竟,再大的威望都是耗尽的那一天,除非还能再次出现徐恭徐胄这种双方都认可都大人物,不过显然不太可能。
而且其中还有一条最为棘手。
徐宁有点无奈,那就是太子体弱多病啊!不比当年惠帝好多少。
惠帝因为身体原因才让吕后做大,索性有徐贞的存在。
这次就没有了,到时唯一能压制儒臣的皇帝也消失了。
“不用儒法臣子和宗室,那就只有外戚了…不对,王氏可就是儒党首脑。”
“还有谁呢…等等。”
徐宁还真的想到了一会可以用来制衡朝廷,不仅能当刀子用,还不会失控,永远都没有篡位的风险,皇帝能随时收回权力。
那就是宫廷里的宦官!可别小看他们,某种意义上有奇效。
再加上太子本身也比较亲近内臣,这种选择概率是很大的,而且按照徐宁的假设走下去,用宦官几乎是唯一选择。
那个刘洵是刘据孙子哈,作者之前没注意到,不好意思,明天改改,打个补丁
(本章完)
97.第96章 通西域,弊端显现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
断奶(骨科 1v1)、
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
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
人鱼三世界、
半岛钢铁之恋、
隆万盛世、
三十天冷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