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崇祯重振大明 第243章 人人站队

第243章 人人站队

    第243章 人人站队
    收到皇帝的回复,朝中官员更加确定了:
    皇帝就是借厘正祀典的事情,让朝堂上的官员站队。
    之前还犹豫的官员,顿时不再犹豫,同样呈递奏疏,表态支持此事。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根本不在乎是否重建武庙,也不在乎皇帝以后是否亲近佛道中人。
    唯有那些对武将和佛道极为排斥的官员,才对这件事提出异议。认为祀典应该厘正,但是武庙不能重建,佛道的神仙也不能承认。
    皇帝只需要亲近儒臣、明正道、行仁政即可,不必理会佛道妄说。
    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朱由检还没有决定如何处置他们。毕竟他最初没有让官员站队的想法,如今的局面是形势自然演变,所以他想找个熟悉的人,帮自己出出主意。
    在这件事上很积极的杨景辰,自然被朱由检注意到。
    在十二日上午又收到很多奏疏后,朱由检在下午召见杨景辰,让他去西苑谈话。
    接到这个旨意,杨景辰心中振奋。觉得自己真是把握住了机会,在皇帝心腹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谋主。
    以前皇帝只是给他下命令,很少征询他的意见。如今像当初召见袁可立一样在西苑谈话,说明他在皇帝心中,地位得到提升。
    如果他能抓住机会,让皇帝刮目相看。就有可能受到皇帝重视,成为皇帝的谋主。
    所以,在这个私下的谈话中,杨景辰几乎是尽展所学,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当今皇帝。
    对皇帝询问如何处置那些反对的官员,杨景辰毫不犹豫地道:
    “事已至此,他们必须要调离京城。”
    “不管这些人在想什么,都不适合在朝廷任官。”
    微微点头,朱由检同样这么认为。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别管那些人是固执也好、是看不清形势也罢,都代表他们不适合在朝堂上做决策,应该调到地方。
    所以他当即道:
    “审查阉党的时候,对这些人着重惩罚。”
    “如果有附逆行为,一律罢官或削籍。”
    “没有附逆行为的,就以不通祭祀为由把他们调到地方,平级或降低调遣。”
    这是朱由检一贯的态度,也是杨景辰等阉党残留人员在认为皇帝发出信号后,立刻上疏支持他的原因——
    他们身上都有着附逆原罪,如果不听皇帝的话,那就会被皇帝罢官,没有人会保他们。
    作为其中一员,杨景辰不好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而且他已经上岸,不想再趟进这个浑水里。
    所以他没有对这个处置发表意见,而是出于我不好过你也不能好过的心理,开始给东林党上眼药,变着法儿地说道:
    “魏逆祸乱天下,陛下拨乱反正,如今急于求治。”
    “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火候混乱。”
    “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天下无所适从。”
    这个道理朱由检也知道,也是他这段时间停止调整、把朝堂稳定下来的原因。
    建文皇帝当年乱改官制,对天下徒增干扰,就是一个教训。
    必须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改动过快后,决定要稳下来,给臣民接受的时间。
    所以朱由检采纳了杨景辰的谏言,点头让他继续说。
    杨景辰受到鼓励,继续道:
    “朝堂上的官员,因为魏逆乱政,对陛下的急切多有体谅,也知道陛下那样做的原因。”
    “但是新起复的官员,就不见得都体谅陛下了。或许会有人跳出来,把陛下之前决定的事情推翻。”
    这是朱由检一直忧虑的,也是他做出调整前,和袁可立沟通,让他做桥梁的原因。
    如今听杨景辰提起这件事,朱由检当即认识到,杨景辰想出了办法,能让自己拿捏没有附逆罪名的官员。所以他期待地道:
    “杨卿有什么办法,能让朝堂上定下的事情,不再掀起波折?”
    杨景辰道:
    “陛下之前做事,一直雷厉风行,很快便下决定。”
    “但是厘正祀典的事情,臣以为应该慢下来。”
    “要让朝堂上的官员人人表态,上疏表明对厘正祀典的态度。”
    “反对的人调到地方去,支持的人如果对陛下其它做法有异议。陛下可以让他们负责厘正祀典,去地方调查当地祭祀。”
    “如此一两年后,之前定下的磨勘法、考成法、戒严法、廷推法等,自然能站稳脚跟,无人能够撼动。”
    好家伙!这是要用厘正祀典的事情,让朝堂上的官员人人站队。
    如果有人反对,那就以不通祭祀调到地方。
    如果有人支持厘正祀典,却反对朱由检定下的其它事情,那就把厘正祀典的事情交给他,让他去地方奔波。
    可以说,杨景辰这一招够狠,能够名正言顺地把反对者赶走,无法在朝堂上捣乱。
    而且因为这些人还在任官,只是在地方奔波时劳累点。不会像之前阉党打击东林党那样,闹得天怒人怨。朱由检想起复的话,随时能够把他们调回来。
    这种做法,很合朱由检的胃口,所以他当即点头,让杨景辰操办这件事。让他要求那些喜欢对朝政发表意见的官员,此时必须站队,表明对厘正祀典的态度。新起复的官员,同样也要表态。以便他们在闹事的时候,方便进行处置。
    这个提议,解决了朱由检之前的担心,让他对杨景辰大加夸赞,认为这个人有能力,能帮自己解决问题。
    杨景辰感受到皇帝的喜悦,同样也笑着道:
    “其实很多官员生事,主要就是闲的。”
    “他们若是一直有事做,根本没心情思考朝堂上的大事,更别说给陛下上疏了。”
    “陛下想要让朝堂上稳定,最好让他们都忙起来,给他们安排好事情。”
    “这样每天都有事做,就没有那么多意外了。”
    这话说得在理,很让朱由检认同。就像后世的打工人,每天从早忙到晚,有多少人有闲心关注热点大事?
    官员同样是这个道理,就得让他们忙起来,闲着会生出事。
    怎么让他们忙起来呢?当然是靠之前制定的考成法,杨景辰既然说出这些话,朱由检当然就给他加担子,下令道:
    “考成法的事情,之前已交给吏部。”
    “如今吏部房尚书年老体衰,平时参加会议都够忙了,没有多少精力做其他事。”
    “董其昌同样年老,而且还是日讲官,要教朕练习书法。”
    “所以吏部的事情,杨卿多担着点。考成法的制定执行,由你帮房尚书操办。”
    这话说得杨景辰心中大喜,吏部的事情除了他负责的加衔推升外,主要就是考课磨勘。如今皇帝让他负责考成法,意味着他在考课磨勘上也有很大发言权,可以说是把吏部的事情,都交给他去管。
    如此一来,房壮丽离任之后,吏部尚书还会是其他人吗?只要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一任吏部尚书。
    这让他的心情,如何能够不喜?
    (本章完)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魔欲(更新至238章)夫妻日记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恶人传皇嫂(H·强取豪夺)快穿之娇花难养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