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机速房抓到了“假会子案”中最关键的一群人——开设假会子处的那群金国秘谍。
这件事不仅让临安府感觉脸上无光,也让皇城司感觉脸上无光。
临安府查了那么久,结果就只罗列出了一堆直指杨沅是幕后真凶的“铁证”。
“假会子处”的开办者,作为此案最关键的一群人,他们只有过一次抓捕的机会,结果还被这些人提前逃走了。
而皇城司在接手此案时,正值渡子桥劫囚风波之时,满城的禁军巡弋,他们也没能趁此机会抓出这群人来。
最后,却是枢密院机速房的人把他们绳之以法了。
而且,找到杨沅下落,把杨沅从雷峯塔地宫救出来的也是枢密院机速房,这就让皇城司上下很难堪了。
可是,再难堪,这些犯人总是要去讨要过来的,难不成还等着人家主动送上门?
多大的脸!
“韩副使,你继续追查涉案人物及其相关线索,本提举去枢密院走一趟吧。”
木恩善解人意地主动提了出来。
他都快要从皇城司退下来的人了,不如和韩副使结个善缘。
韩荐松还要在这个职位上干下去的,很大概率要接他的班儿。
这么丢人的事儿,就不必让韩荐松抛头露面了。
枢密院这边,杨存中春风满面地接待了木恩。
杨存中和一直排挤、打压机速房的秦熺不同。
秦熺因为机速房不受他的控制,作为异己,必然要打压的。
杨存中却无所谓机速房是否有绕过他直达天听的权力,在他看来,机速房的荣光就是他枢密院的荣光。
所以,他一面为刘商秋、袁成举、郭绪之等人请功,一面亲自接见木恩,很爽快地把一群金国间谍交了出去。
皇城司被这些金人搞的好没面子,把他们接回皇城司之后,自然是立即开始了拷问。
负责审讯他们的是下三指挥所的吴一尘。
由于他之前参与了该案的审讯,所以顺理成章地负责了此案。
审?且等等,先用上一遍酷刑再说。
吴一尘一向觉得,他皇城司虽然没有皮剥皮那么高超的剥皮技术,但是拷问犯人的本领,可比皮剥所更专业。
他皇城司,不弱于人。
……
时隔多日,杨沅带着小厮刘大壮,重新回到了都察院。
都察院仪门之外,左佥都御史王晨坤领头,其后是以萧毅然、卢承泽、于泽平为首的一百多名监察御史。
他们尽皆冠戴整齐,肃立于仪门之外。
他们像迎接一位凯旋的大将军似的,把右佥都御史杨沅迎进了都察院。
都御史朱倬、左副都御史肖鸿基,右副都御史谈琦三位大佬,都在朱倬的签押房里等着,待杨沅唱名而入,便请他上座,又对他各自慰勉了一番。
一番客套之后,杨沅回到自己的签押房,萧毅然、卢承泽和于泽平三位监察御史早已单独等在这里。
时至今日,他们身上已经明明白白地打上了杨沅的烙印,无需藏着掖着了。
“佥宪,您蒙冤入狱之后,总宪大怒,立即调取了所有悬而未决的卷宗,我都察院所有御史人手负责一桩案子,这是正在调查当中的所有案件。”
萧毅然把他整理出来的疑案在办表放到了杨沅的公案上。
卢承泽笑道:“刘以观编排佥宪的诸般罪名被推翻之后,监国大怒,已着令三法司共同审理此案。刘以观如今就拘在我都察院,佥宪要不要提审他?”
前几日刘以观还是堂上主审,杨沅是阶下疑犯,现在二人的身份已经颠倒了过来。
杨沅道:“刘以观一案,我司现由何人负责调查?”
于泽平道:“现由王佥宪负责此案。”
杨沅听了便摆手道:“那我们就不要干涉了,王佥宪心思缜密,办案严谨。何况以我和刘以观的关系,也不方便插手。”
他喝了一口茶道:“我都察院自成立以后,倒也做成过几桩大案,此番总宪发雷霆之怒,更是全面开花,这是好事,能叫人乱了阵脚,看不清我们的指向。不过……”
杨沅看了眼这三位亲信:“你们应该明白,所谓假会子案,所谓刘以观的栽赃陷害,还有各官署衙门对我都察院的排斥和提防,都是为了什么。”
“要说我都察院权柄太重,督察百官惹人生厌,但我都察院还是要遵循纲常法纪的,我们调查的案子,也是要经由大理寺和刑部才能落实的,远比不上皇城司直属天子更遭人忌惮。
可是为何有人对我们的防范和排斥,犹在皇城司之上呢?”
萧毅然、卢承泽和于泽平当然明白,都察院是在御史台的基础上改组出来的。
而抛开表面上那些可以宣之于口的理由,它的设立真正原因只有一个:
皇帝需要一口锋利的刀,为他斩断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麦芽糖一般粘住手脚,拉着丝地阻滞他的那股力量。
这是路线之争。
皇帝想往左走,但是觉得右边更加美好的那些人,却拖住了他的车轮,硬要把他拗到右边去。
同时,这也是权力之争。
自古帝王,未尝有像宋朝天子一般受到的约束之重。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早是汉朝时就提出来的,但也只是表现了一种对于士大夫器重的态度。
它真正被人捧到台面上来,是宋真宗时。真正得以贯彻,是宋仁宗时。到了宋神宗时,才成为上下一体尊从的制度。
但,士大夫眼中的天下又是谁的天下?是万千黎庶的天下吗?
宋神宗时,王安石眼见弊端重重,意图变法,遭到诸多保守派大臣反对。
时任宰相文彦博就对神宗皇帝说,祖宗法制都在,没有必要改动,免得失去人心。
神宗反驳说:变法或会让一部分士大夫不满,但是对百姓们并没有不妥啊。
文彦博就直言不讳道:陛下,您是和士大夫共天下,不是与百姓共天下!
神宗回答说,也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反对变法,还是有很多士大夫认为应当变法的。
这段对话,是堂堂皇皇的当众君臣奏对,毫无遮掩。
从这段对话就可以看出,神宗皇帝时,已经接受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准则。
从这位宰相的话里也可以看出,他们眼中的“与士大夫共天下”,就是指的他们士大夫这个群体,就是他这个代表着士大夫群体的宰相,与天下百姓无关。
他说的动摇人心,只是指士大夫的心,与天下百姓无关。
变革对天下百姓是否有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士大夫们满不满意。
有些人一厢情愿地以为士大夫同皇帝争权,是为他们做代表,可人家士大夫根本没把他算个“人”。
本质上,它只是皇权与士大夫的权力博弈,更具象的表现,则是君权与相权之争。
但是,赵瑗这位年轻的官家,显然对于如此之重的掣肘有些不耐烦了。
从律法上把对士大夫享有的特权废除掉,恢复“皇宋刑统”,恢复太祖制度,于维护士大夫利益的群体而言,就是一个危险的开始。
固然,现在所改变的只是对犯了罪的士大夫不再“法外施恩”。
可接下来呢?
大宋都察院建立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削弱士大夫的权力。
削除士大夫犯罪时高于法律的优容,只是第一步。
小心翼翼的缩减宰相任期,这是第二步。
接下来,都察院这口刀,显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行。
这一点,其实各方都很清楚。
所以,有人要搞杨沅,那么多朝臣真的都不知道罪证不实吗?
沈相公对于这样一桩闹的满城风雨的大事件,真的毫无耳闻吗?
他们只是故意装糊涂,寄望于有些人的反击,让能都察院知难而退,然后跟他们一起“和光同尘”。
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让皇帝知难而退,老老实实效仿仁宗以来的各代皇帝,好好跟他们共天下就行了,不要总想着标新立异。
但,他们没想到朱倬那么刚,这个“士林败类”居然敢全面开花,还以颜色。
他们也没想到,杨沅自蹈险地本就是有预谋的。
所以,现在才先失一子。
但是对杨沅而言,他认为这个时候就该目标明确地发起反击。
朱倬这种全面开花的反击,固然表现了都察院不容轻侮的气势,但打的全无章法。
老朱未必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看着声势浩大,却不能真正打痛了对手。
不管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杨沅这个从殿试时就跳出来的急先锋,显然还是要继续担当急先锋的角色。
萧毅然、卢承泽、于泽平听了杨沅的话,脸庞一下子涨红了起来。
他们还年轻,不在乎那些弯弯绕绕和进退的权衡,他们愿意一战。
杨沅当初建议赵瑗任命这些“基层检察官”的时候,尽量挑选入仕时间尚短的年轻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萧毅然的手指点在了他刚刚递给杨沅的名单上:“佥宪,下官以为,可以从这桩案子开始。”
杨沅的目光落在了萧毅然所指的位置:吏部考功员外郎邱舜泉。
一个六品官,一个位低而权重的官。
萧毅然道:“吏部是天官衙门,权柄最重。举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莫不出于吏部。下官以为,从吏部着手,事半功倍!”
杨沅眉头轻轻一挑,现在监察部门在手,就可以对各个衙门进行监督、审查。
这的确会让他们非常头疼,但是光是这样显然不够。
不是每个官员都有罪责,也不是每个有罪责的官员都能暴露出来。
可是如果把组织部和人事部控制住了,那些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官员还不服气?
吏部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命;负责对官员的政绩和德行进行评定;负责官员的升降与调动;负责官员的勋赏和封赠;负责官员的俸禄评定;甚至就连他们告假或致仕都要负责。这是可以拿捏他们为官一切的衙门。
杨沅仔细看了看此人的罪状,因为只是一份表格,上边记述的非常简单。
杨沅问道:“你选择此人的原因,除了他是吏部官员,还有什么?”
就算扳倒了一个人,也撼动不了整个吏部,更不要说掌控了,所以他需要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萧毅然微微一笑,道:“理由就是,他做的许多事,只凭他一个员外郎是做不成的。”
懂了。
杨沅略一沉吟,便抬起头来,沉声道:“你们三人,马上把你们目前所负责的案子交出来,本官会转给他人负责。从现在起……”
杨沅提起笔来,在邱舜泉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儿,道:“你们三人,随本官一起,调查此人!”
……
杨沅这边确定了行动目标的时候,直学士吕柱维和叶荃也在写奏章。
馆阁学士用在一些有了具体职务的官员身上,那就是一种荣誉贴职。
如果他就是一个学士,那就是皇帝的出入侍从和顾问,无法直接插手朝廷事务。
但是这就有一个好处,他们如果想表达什么意见,可以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后果,毕竟这不属于正式的弹劾。
所以,受汤思退示意,吕学士和叶学士便先跳出来试水了。
现在他们能够针对都察院和杨沅的措施不多,毕竟都察院监摄百官这是份内的职责,人家查的也只是有罪的官员,这一点你无法指摘。
而拿捏杨沅的最大罪状,现在虽然没有对朝野公开理由,却已由监国、首相和枢密使盖章认证,确认无罪了。
至此,六部以上的官员,其实已经猜出了大概。
那么,他们能做文章的,就只有死抓住刘以观泼给杨沅的那盆污水做文章了。
虽然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杨沅有罪,但是从他出使金国再返回大宋的一切举动,确实让新金获得了巨大利益。
并且,随着大宋与新金的来往愈发的密切,杨沅在辽东和上京地区的一些事迹也开始流传到了宋国。
那些传说中,他可是甚受新金高层器重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杨沅确实被新金收买了呢?
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吧?
所以,在不能确定之前,我们不能无故加罪于他,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是不是应该把他调出太重要的衙门?
两位学士就是以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的口吻,开始写他们的奏章。
这可不是那种“一张邮票八分钱,要让纪委跑半年”的低劣诬告,那种只能恶心恶心人,折腾你一下。
他们开了这个头,其他官员就有理由加入讨论了。
讨论的人多了,皇帝心中不会生出一根刺吗?
杨沅再做任何事的时候,担心引起上面的怀疑,就得畏首畏尾。
它是有实际效果的。
奏书分朝奏、明奏和密奏三种。
密奏就只有皇帝看到了,明奏则是经过朝廷相应的阁部衙门层层登记、呈递。
奏章还没传到皇帝手上,过手的各部衙就已知道内容了。
朝奏就是“有本早奏,无本退朝”时递上的奏书。
是在朝会上公开上书,并且当着满朝文武阐明内容的。
这两位学士,就是选择的这种方式。
还有两天就是七月十五,七月十五是月中,监国需要召开朝会,他们打算到时就在朝会之上,向杨沅开炮。
七月十五,也是中元节。
中元节时,鬼门关开,除破屋坏垣,余事勿取。
不过两位学士觉得他们就是拆杨沅的房子去了,这时间,恰恰好。
……
玉叶被护送回“陌上花”绣坊,母亲谈氏见她归来,不禁喜极而泣。
她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传统女子,这是造了什么孽,嫁个丈夫喜欢打打杀杀,原来从军做武将也还罢了。
后来调职皮剥所,做了京官,表面身份又是绣坊的坊主,算是过了一段安生日子。
结果,如今去了一趟北国,又不安分了,居然隐姓埋名留在了那边。
这就够叫她操心的了,结果这女儿也不省心,这都变成老姑娘了也不考虑嫁人,整天还要出去张罗生意。
结果,先是坐了大牢,后又被人掳走,差点儿没把她活活吓死。
是咱们肥家的钱不够花么?你说你个姑娘家,赚那么多的钱有什么用。
谈氏一边哭一边骂,一边骂一边埋怨,最后又扯到了嫁人生子,好好过日子上。
肥玉叶赶紧告饶:“娘啊,女儿知错了,女儿……明天就去找李干娘,请李干娘帮忙介绍个靠谱的男人,早日嫁人,早日让娘抱上外孙,成了吧?”
谈氏一听,瞬间云收雨住,惊喜道:“当真?你说的明天,就是真正的明天吧?大宋隆兴元年七月十四?”
肥玉叶哭笑不得,道:“是是是,就是明日,七月十四。”
谈氏强调道:“是大宋隆兴元年七月十四。”
“嗯嗯嗯,大宋隆兴元年七月十四!”
谈氏打了个哭嗝儿,瞬间舒坦了许多:“这就好,这就好,女儿终于肯安份下来了。其实娘亲这里,也有几户合适的人家……”
肥玉叶急忙道:“女儿说了要请李干娘帮忙的,娘亲这边的,女儿可不见。”
“真是的,你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娘还能坑你不成。”
谈氏喜孜孜地道:“请你干娘帮忙也成,李夫人那般人物,帮你物色的人,一定不会差了。”
肥玉叶眸波一闪,狡黠地道:“干娘若觉得好,娘亲就不反对是吧?”
谈氏好不容易哭的女儿肯嫁人了,哪里还敢反对。
再说,李夫人那等人物,她给女儿相看的男人还能差了?
谈氏便眉开眼笑地道:“那是当然,只要是李夫人介绍的,你自己相得中,娘绝不反对。”
肥玉叶冲着母亲呲了呲小白牙,心虚地道:“女儿先去清尘堂泡个澡儿,洗洗身上晦气,一会再陪娘亲用膳。”
说完就一溜烟儿地逃走了。
第607章 大宋监察的崛起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
魔欲(更新至238章)、
夫妻日记、
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
恶人传、
皇嫂(H·强取豪夺)、
快穿之娇花难养、
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