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22章 初抵绥德军

第222章 初抵绥德军

    第222章 初抵绥德军
    苏允不知道种朴是不是在试探他,但苏允所说的话却是真心话。
    他的确不想留在延州,而是想去最前线看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必须去最前线看看,才能够明白到底大宋朝面对的是什么东西,又或者说,大宋朝的军队又是什么东西。
    种朴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竟是劝了几句,但见苏允态度坚决,便只能作罢。
    第二日,苏允从延州出发去绥德军。
    出了延州城,一路上堡寨密布。
    这是大宋的堡垒进筑的结果。
    也是宋朝失去了横山这道最后的屏障的结果。
    康定元年,李元昊率十万大军南下,一路攻破延州北部的金明寨,并乘胜包围延州。
    延州十万火急,知州范雍马上派人四处求援。
    结果,李元昊“围点打援”,在三川口埋伏从周边赶来的一万多宋军,将其全部埋葬在三川口。
    幸好此时天降大雪,西夏后勤补给不济,被迫撤军,延州才得以保全。但延州以北以及横山一带都被李元昊所占。
    三川口之败,让宋廷上下一片哗然。
    失败也让宋军前线的指挥者们出现了严重分歧。
    韩琦认为,宋军在西北虽有几十万之众,但分别守在那么多城寨,反而容易让西夏人各个击破,不如主动进攻,寻觅战机。
    范仲淹则认为,主动进攻是军事冒险,应该采取“持重防御”的策略。
    宋廷这边各说各话,而李元昊并没有停止入侵的脚步。
    康定二年,他又率十万大军进抵渭州。
    韩琦急忙派大将任福率一万八千人前往抵御。
    结果,任福轻敌冒进,在好水川中了夏军的埋伏,他本人战死,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好水川之战后,宋廷对范仲淹“持重防御”的观点愈加认可。
    而在当年,李元昊再次领兵十万,进攻镇戎军。
    结果,没有吸取教训的渭州知州王沿,派遣葛怀敏率军一万主动迎敌。
    葛怀敏被西夏人诱到定川寨的埋伏圈中。
    因为寨中无水,葛怀敏只能率军突围,结果其本人战死,余部近万人被俘。
    李元昊于是乘胜大举入寇,深入宋境六七百里,烧伤劫掠,如入无人之境。
    三战全败,一时间大宋朝廷上下尽皆患上恐夏症。
    大宋朝廷上下,尽皆认为,绝对不可以与西夏打野战,于是这堡垒进筑的战略彻底成为了国策。
    苏允对此亦是十分了解,也对这个策略比较认可。
    因为这与西夏人大战的特点有关。西夏人战时当兵,闲时为民,装备衣食全部自给。
    他们出征时,往往只带一个月的口粮,除了作战部队,还配备战斗辅助人员随时掠夺军资、粮草、俘虏、牲畜、财物,以解决军队给养不足和本国劳动力、兵员短缺问题。
    这种后勤补给方式,让夏军拥有轻便灵活的特点,夏军的精锐骑兵“铁鹞子”,既可以快速进军,长途奔袭,也可以在西北的丘陵沟壑中辗转腾挪,让只靠两条腿跑路的宋军望尘莫及。
    不过,夏军也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后勤保障能力极差,无法持久用兵。而且,出战兵力越多,其持久力就越差。
    而只需要利用夏军补给不济的特点,坚壁清野,坚守不出,以避其锋,便可以让西夏军无功而返。
    而这种作战方式运用得最为成功的乃是种世衡以及范仲淹。
    种世衡镇守延州时,因外围堡寨被大量遗弃,延州已无险可守,岌岌可危。
    种世衡意识到堡寨的重要性,于是在延安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根据废垒兴建了新城,以强化点式防御。
    在筑城的过程中,种世衡因成功解决了城市的水源问题,凿开地下的石头而得到泉水,因此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清涧城。
    种世衡在修建清涧城后,继续向前修筑新的堡寨,不断把宋军防御前沿向前推进,在延州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体系。
    种世衡的做法启发了范仲淹。
    于是,范仲淹又把清涧城的经验推广开来。
    实际证明,这种战略是很有效的。
    宋军由清涧城开始,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深入西夏境内数百里,收复大片国土。
    有了种世衡的成功经验,范仲淹又于康定元年修筑了大顺城,打通了延州、庆州二州的联系,使得二州可以互相救援,而这里也成为宋军深入西夏的桥头堡。
    苏允看着这些堡垒,心下有些感慨,怪不得大宋朝每年那么多的军费扔进去都听不到什么响动,看看这人造的堡垒,其中耗资之巨,着实是难以想象的。
    苏允能够想象得到,若是此时能够从高空往下看,这密布的人造堡垒,应该是极为壮观的。
    苏允等人穿过堡垒群,一日便抵达了绥德军。
    绥德城亦是一座堡垒,扼守无定河与大里河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绥德军是个非常经典的军事州县,级别其实是与县等同。
    来迎接的官员中文官不多,只有一个县尉以及参军,县尉与参军通管六案、仓库、刑狱等事,而其他来的基本上就是武官了。
    绥德军辖领城、寨、关、堡多达五六十个,每个堡垒里多则几千,少则数百人,而绥德城里则有一厢兵马,合计万人驻守。
    因此来的武将不少,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以及都头等等,多达十几位尽皆来迎接了。
    这些人为什么来得这么齐整,既是因为京营四厢都指挥使是从五品,边军厢都指挥要降两级,一般是从六品到正七品。
    而苏允这个承议郎乃是正六品下的京朝官,比这边军厢都指挥使要高上一级。
    而大宋的文官的地位比武将高得多,一个徐禧便可以压着种谔这种大将,更别说这些边军军厢都指挥使了。
    而且苏允的差遣乃是鄜延路兵马钤辖,更是他们顶头上级。
    所以说赵顼在官场上的手腕还真是厉害,给一个知绥德军事,让苏允可以避开种谔的钳制,可以放开手脚在绥德城这边行事,而一个兵马钤辖更是让边军将领不敢有所怠慢。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人鱼三世界半岛钢铁之恋隆万盛世三十天冷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