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61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61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作者:孙皓晖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61

    根基的。因此,各地军队依附于封地是在所难免的。这就是军队的依附性。要破除军队的依附性,完成军队的国家化,必须涉及的根本制度,就是对封地制的保留或废除。当时,除了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实质上废除了封地制,实行了虚封制,从而在根本上完全实现了军队的国家化外,其余国家的变法,都只是相对地削弱了封地领主的权力,而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地制。

    赵武灵王的军制改革也是这样,并没有废除封地制,也没有实行虚封制。

    但是,赵国的这次军事制度大改革,其深度与全面性,仍然远远超过了山东任何一国。这一深度,从后来的“田部吏赵奢”强行进入平原君封地催缴赋税,并依法杀死平原君封地抗税官吏的故事可以看出,赵国的封地治权已经缩小了许多,距离军队的完全国家化已经没有多大距离了。因此,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迅速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超一流强国。

    4 赵国军事改革大见成效

    赵国军制改革推行迅猛,大约一年余,一支精锐灵动的骑兵成军了。

    从公元前306年,也就是胡服骑射的第二年秋冬开始,赵国的军事实力便开始猛烈地爆炸了。让我们顺着历史编年,看看赵国的强大攻势吧——公元前306年,赵军同时向中山国与北胡发动两路攻势。中山国战役大胜,向北推进到宁葭(今石家庄市西北地带)。北部对胡战场也大获全胜,推进到河套北部的榆中。

    公元前305年,赵国动员五路大军全面猛攻中山国。这五路大军是:步兵分为左、中、右三路,骑兵一路,归附赵国的北方胡族南下一路。战役发动后,连续夺取曲阳(巨鹿城)、丹丘(古邢州)、华阳(恒山要塞)、鸿上塞(古定州)四座军事要塞。赵雍与太子赵章亲自率领的中路军主力,则连下常山、恒山地带的鄗、石邑、封龙、东垣四座城池。中山国大为惊慌,连忙再献出四座城邑求和。赵武灵王适可而止,停止了攻势。

    公元前303年,赵军第三次进攻中山国,获胜撤军。

    公元前301年,赵军第四次大举攻陷中山国都城,中山国国君逃亡齐国。

    公元前300年,赵军第五次进攻中山国,夺取全部中山国东部地区,中山国近于灭亡。

    公元前296年,也就是赵雍改做“主父”的第四年,他第六次亲自率军对中山国展开了灭国大战。历经激战,攻克中山国都城,中山国最后一任君主被流放到肤施山地(今日陕北榆林地带)。自此,占地五百里,号称千乘之国,且一度称王的中山国宣告灭亡。

    至此,赵国长期的心腹大患终于除去,赵国的土地与人口大幅度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强国。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以提出“远交近攻”而闻名天下的大战略家范雎,对赵国吞灭中山国的评价是:“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

    在攻灭中山国的数年中,赵雍大军同时北上征战,连续吞灭了林胡、楼烦两国,设立了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同时,赵武灵王还发动修建了赵国的北部长城。当时,赵国的实际控制地区,已经远远达到了阴山以北,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北方胡族与匈奴势力对整个华夏文明圈的压力。总体上说,在变法后的短短11年里,赵国连续取得了所有战场的巨大胜利,一跃成为山东第一强国。

    5 赵武灵王末期的政治大悲剧

    巅峰期的赵国,却突然埋葬了英雄的赵雍,给变法涂上了又一层浓艳的血色。

    赵武灵王末期的悲剧,直接原因在于两个儿子的继承权争夺,根本原因却在于赵雍自己的政治幼稚病。这场深重的政治危机,是一步步累积演化而成的。

    赵雍即位第四年,也就是亲政第二年,娶韩国公主为妻,生下嫡长子赵章。

    公元前311年,也就是赵武灵王即位的第16年,发动变法的四年之前,赵雍巡视北部边境时,又娶了边地官员吴广的女儿孟姚,时人呼为“吴娃”。吴娃深得赵雍之心,很快被立为王后,名号为惠后。不久,吴娃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赵何。

    赵武灵王的嫡长子赵章,很有将才,曾在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全面进攻中山国的战役中,做赵武灵王的副手,实际担任中军统帅。因此,赵章很得父亲器重,被立为赵国太子。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赵何的生母惠后(吴娃)病逝了。此时,太子赵章已经是年近三十岁的成人了。而此时的次子赵何,尚是十岁以内的童稚小儿。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赵国召开盛大朝会,宣布了三个惊人的决定:其一,废黜旧太子,赵章被贬为边军守将。其二,正式立少年王子赵何为赵王,当即即位。同时,由实力权臣肥义为丞相,实际领政,同时兼领“傅王”重大职责,全面教习督导少年君主的成长。其三,赵雍退位,号称“主父”,专掌军事征伐大权,为赵国开疆拓土。

    赵惠文王三年,也就是赵雍做主父的第四年,赵军攻灭中山国。主父赵雍在论功行赏时,又将随军作战的故太子赵章,封为代地的安阳君,并任谋臣田不礼做安阳君的丞相。

    赵惠文王四年,邯郸大朝会。秘密观看朝礼的赵雍,看到长子赵章对弟弟赵何跪拜行礼,心生不忍。此后,赵武灵王作出了一个决定,要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章在代地称王,赵何在邯郸称王。这一决定刚刚提出,就遭到肥义等大臣的强烈反对,被搁置了下来。

    朝会期结束,时值盛夏。主父赵雍与少年国王赵何、故太子赵章,一起到邯郸东北部濒临大湖的沙丘宫避暑。父子三人,各居一处宫殿。赵雍的本意,是想借此机会说服两个儿子精诚团结,共同壮大赵国。赵雍理想的状况,是小儿子赵何主动提出封赵章为北赵王。因为,此时的赵雍,仍然对两分赵国抱有信心。大约是得到了肥义等老臣的告诫,少年国王赵何始终没有提出这一动议。

    此时,久有谋划的故太子赵章,急不可耐,抢先发动了军事政变。

    赵章的政变实施方略是以“主父”的名义,派专使到赵何所住的宫殿下达命令,说主父正在赵章处议事,要赵何来赵章所居宫殿拜见主父。赵章的意图,是要以伏兵除掉少年国王赵何,而后由自己继承赵王,再逼迫主父赵雍承认。

    也就是说,赵章也不想两分赵国,他要自己做惟一的赵王。可是,这一谋划,被辅佐赵何的丞相肥义看出了破绽。肥义提出,自己先行探看虚实,再做定夺。结果是,先行去察看的肥义被赵章、田不礼的伏兵杀死了。杀死肥义之后,赵章立即率兵围攻赵何所居宫殿,与护卫赵何的将军信期所部展开了激战。不料,在赵章军占据优势之时,拥戴赵惠文王的王族大将赵成,率邯郸外围驻军赶到,战败乱军,杀死了赵章的丞相田不礼。战败的赵章孤身逃奔主父宫,寻求主父赵雍的保护。

    短暂激战平定之后,年轻的赵何骑虎难下,只有接受拥戴势力的决定,封赵成为安平君,任丞相,总领国政。赵成的首席谋臣李兑,被封为司寇大臣,专一剿灭这场叛乱。于是,赵成李兑集团,以追杀赵章、护持王室为名,包围了主父赵雍所在的宫殿。

    此时的赵雍,已经无法控制赵国局势了。

    无论从法度上说,还是从当时的理念与传统上说,赵成集团效忠王室、平定乱党的军事行动,都有着很大的合理性,对赵国臣民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对于赵成举兵,身为主父的赵雍,是无法问罪的。从实际上说,赵雍已经无法走出被包围的宫殿,无法聚集驻扎在边地的大军,对赵成集团实行反击与整肃了。

    很快,赵雍交出了长子赵章,并赞同将赵章处死。但是,赵雍仍然无法走出被包围的沙丘宫。此时的赵成集团很清楚,晚年的赵雍,已经变成了凭个人好恶喜怒决定国家大事的昏聩人物,若放出赵雍,赵雍很可能因赵章之死与举兵叛乱两桩大罪,再度整肃赵国。赵成集团与赵何势力,都无法承担全部翻盘的结果。于是,对沙丘宫的包围不但没有撤,反而封锁得更为严密了。

    当时,赵雍的护卫与随从,人数至少在千人甚或数千人。赵成李兑下令,除赵雍之外,所有的随从护卫,都必须尽快走出沙丘宫,晚出者诛杀全族——“后出者夷”!同时,赵成集团不派兵进宫,只对沙丘宫断粮,绝水,切断一切外界联系。在这种全面残酷地封锁下,历时将近三个月,沙丘宫中的护卫部众与随从们,终于全部都走了。赵雍在断粮断水、随从流失之后,独自困守沙丘宫,依靠爬树到雀巢,抓鸟与鸟蛋生吞,顽强支撑着。

    在冬天来临时,赵雍终于活活饿死了。

    赵雍的命运,是战国变法的又一个历史大悲剧。

    6 后期赵国依旧强大的原因

    赵雍之死,虽然使赵国的强大一时锐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赵国。

    根本原因,是赵雍生前已经以连续的巨大胜利,巩固了变法根基。赵国虽然发生了权力争夺的大政变,但是却没有出现全面的复辟倒退。问题的另一面是,变法过程中积累的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鸿沟,已经由赵雍自己的鲜血大体填平了。所以,赵雍的悲剧性结局,并没有给赵国带来历史性倒退。新生的赵国,经历了短暂调整,又很快恢复了元气。

    这一历史现象,与秦国在商鞅悲剧之后的进程,几乎完全一样。

    历史的实践,展示了一种深刻的现象:真正植根于社会深层利益合理化的全面变革,无论发动者与主持者的个人命运如何,变革本身所培植的强大生命力,足以构筑战胜历史倒退力量的最坚实根基。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变革的生命力,在于变革本身的正义性与深刻性。越是植根于社会利益合理分配的深刻变革,其生命力就越是强大。即或是变革的反对力量,也无法推翻这种深刻变革所巩固下来的历史成果。

    赵雍死后,赵惠文王很快地成长起来,以王族大臣平原君赵胜等人才为依托力量,渐渐从赵成、李兑的专权状况下解脱出来。从第14年开始,惠文王赵何亲政。亲政之后,赵何重用能臣名士,多次战胜危机,赵国重新开始强势崛起。尤其是马服君赵奢的阏与之战,赵国首次战胜秦国,使赵国稳定地成为山东抗秦力量的轴心。平原君赵胜、马服君赵奢、大将军廉颇、上卿蔺相如、国尉许历等,都成为这一时期的名臣名将。

    赵惠文王在位33年后病逝,太子赵丹继位,就是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在位21年,是赵国全面对抗秦国的时期。其间,从赵孝成王第4年至第7年,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整个人类在冷兵器时代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赵秦长平之战。此战,赵国惨败,精锐大军60余万被摧毁殆尽,其中40万被坑杀。

    长平之战后,赵国开始下滑。此后历经赵悼襄王、赵王迁两代17年,赵国便灭亡了。

    赵国变法,连续强盛三代,是仅仅次于秦国的一次成功变法。

    燕国乐毅变法

    1 变法序幕:燕国的深重灾难

    七大战国的变法中,燕国较赵国变法早三五年开始,大体属于同时期。

    燕国的变法,发生在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之后。这场灾难,就是燕王哙的“禅让”带来的燕国内战与强国干涉,使燕国全面陷入崩溃局面。制造这一灾难的燕王姬哙,死后没有谥号,史书直接称作“燕王哙”。燕国的禅让灾难,在当时的战国社会产生了轰动效应。

    让我们对这一事件的主干过程,做一个简单回顾。

    公元前321年,在位12年的燕易王死了,太子姬哙即位为燕王。姬哙当政的时期,正是六国合纵抗秦的高峰期。当时,燕国有个将军,名叫子之,因为率领燕军参与合纵攻秦,成为掌握燕军的主要将领。这个子之,精明强横,主动结好于以燕国为根基的合纵名臣苏秦,从而使另一个战国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成为自己的忠实同盟者。

    在苏代、鹿毛寿等大臣的宣扬支持下,子之成了燕国丞相,独揽了燕国大权。燕王哙完全没有政治判断力,迂阔幼稚,几乎近于白痴。他相信苏代等人的蛊惑,认定子之是能推行新政的强臣,相信子之可以使燕国强大起来。于是,在公元前316年,也就是他即位的第六年,将燕王之位正式“禅让”给了子之,也将所有中级官吏以上的官印收集起来,交给了子之。燕王哙自己,则做了臣民。

    事实却正好相反。子之成为燕王后,非但没有推行新政,而且因加重赋税,因激化燕国固有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燕国的社会灾难。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61在线阅读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61

    - 肉肉屋


同类推荐: 生而为欲暮云平(1V1)凌呈(1V1)恋爱综艺里全是我的春梦对象(NPH)心肝与她的舔狗(校园H 强取豪夺)上下左右操她小骚逼(1V1)高H绝色总裁的贴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