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分卷阅读320

分卷阅读320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作者:那年那兔

    分卷阅读320

    先知先觉者,也不可能再遏制乃至绞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反倒是更担心中国投入敌方阵营,而不得不花费不小的代价尽力拉拢 …

    同样震惊世界的,还有原本只在中国西北地区威名赫赫的马仲英,虽然就连昔日曾经击败过十一国联军、并且尚未受到大清洗影响的极盛期苏军也在他手下吃过大亏,但是由于西北交通闭塞、苏联人又对此讳莫如深,马仲英的名声一直没能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而在苏军依靠着人数和兵力的优势将其击败后,马仲英仿佛是心灰意冷地丢下残部入苏留学,却意外地将苏军的装甲战术与自己擅长的骑兵战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出了独一无二的装甲骑兵战术,为其后来的一鸣惊人奠定了基础当胡卫东奉太祖之命设法说服苏联方面放人、成功地将其带回国内、从而改变了历史之后,马仲英果然没有辜负太祖和胡卫东的期望,依靠其独创的装甲骑兵战术巧妙地破解了敌军针对性很强的反坦克工事,并以微乎其微的损失歼灭了几近20万日军精锐,他也由此一举成为后世公认的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装甲兵名将,但列强的军事家在高度赞扬马仲英杰出将才的同时,对于他赖以成名的装甲骑兵战术却大多不置可否,这并不是说他们认为这种战术不厉害,而是因为他们都看出这种战术只有在特定的使用者、特定的攻击目标以及中国抗战的独特环境下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是几乎不可复制的,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价值 …

    其中,以此时还在中原边区学习观摩的后来德国“装甲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认识最为深刻。他认为装甲骑兵战术下坦克与装甲车辆战损率低的优点其实只对敌军的地面攻击、特别是步兵反坦克力量有奇效,如果敌军有着强大的空军或者是远程重炮群,那么装甲骑兵战术因为老要绕圈子迂回穿插、行程更长而将不可避免地给敌人更多的远程火力覆盖的机会,因此反而可能蒙受比看似简单的装甲集群突击战术更大的损失。

    同时。装甲骑兵战术虽然在特定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大大减小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损失,但却是以作战时间大大延长作为代价的,而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也就是在贫弱落后的中国,因为装甲车辆与装甲兵都十分稀缺,同时又缺乏支援装甲集群正面进攻的强大空军和远程炮群,使得装甲部队正面进攻的难度大为增加,这才显得相对划算很多。

    而对于装甲骑兵战术中至关重要的轻型坦克,古德里安更是毫无兴趣,因为这在他看来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基建实在太差(主要)、地形又太过崎岖(次要。因为山地比例再高,精华地带也永远是平原地形。)所致,若是在基建发达且地势开阔平坦的欧洲大陆上,装甲薄、火力弱的轻型坦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虽然轻型坦克造价相对便宜,而且故障率一般也较同等工艺水平下设计生产的中型坦克低一些。但在古德里安看来,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维修力量强大,而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这两个优点的价值其实十分有限,根本不必为此“因小失大”

    简单来说,所谓的装甲骑兵战术,只有在敌我两方都并非强大工业国的前提下才有较大价值,因此对于西方列强乃至于红色苏联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对于工业化水平(注1)世界第一的德国来说就更是如此。而且装甲骑兵战术对于指挥官的战术素养与临机应变要求极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将领的天赋与经验,这是西方军校模式所无法培养出来的,只能在战争中进行残酷的自然选择,而即使是以此大获成功的中国赤色党军,目前也仅有马仲英自己能够运用自如,可见人才难得。因此对于工业发达、人命也相对值钱得多的西方列强来说无疑显得更为鸡肋。

    与之相比,看似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常规装甲集群突击战术虽然损失率高,但在古德里安看来,以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只要最终获胜,预期中为了消灭几十万人而不得不损失掉的几百辆、乃至一千多辆坦克与装甲车只需一两个月就能重新补齐,而且在德国能开坦克的人多的是,可不像在中国这样金贵,反而是常规装甲集群突击战术下坦克装甲车更快的推进速度对于德国来说更具价值,毕竟他们的对手同样也都是工业强国,因此德军宁可前期损失大一点,也要迅速将敌人的抵抗打垮,否则就变成了双方靠着工业实力拼消耗,那无疑对资源匮乏而且缺乏纵深、人力也不算太充足的德国更加不利注1:比总量的话和美国这个巨无霸没法比,但那主要是因为美国人口远比德国多得多,只论工业与科技水平的话,当时的德国应该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尽管优势远没有很多德粉所言的那么大,尤其是在无线电等很多重要部门德国反而不如英美,综合考虑的话,最多也就比美国强10%、比英国强5%。其实当时因为西方各国之间科技交流很多,因此列强的工业与科技水平的差距普遍很小,只有不属于西方世界、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技术封锁的苏联和日本例外

    第三百七十七章 国情决定战术

    苏联人同样不想学习装甲骑兵战术,但却是基于苏联规模世界第二的强大工业生产能力与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他们认为在年产一万辆乃至更多坦克的强大产能支持下,装甲战术如果设计得过于精细,反而会增大指挥与配合的难度,与之相比,“简单的战术+恐怖的数量”更加符合苏联的建军思想与重视装甲战术的德苏两国相比,美英法意四国的重视程度明显差了很多,研究了一年多都没得出明确的结论,那时二战都已经开打了。而相对来说,工业基础不足、战场也都是基建极差的烂地的日军倒是最适合学习装甲骑兵战术的,而日本的决策层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但是日本此时原有的一千多辆战车已经几乎损失殆尽,虽然因为和海军方面当初达成的秘密协议,国内战车的产能远远超过历史同期,但要想再生产出足够的数量并形成战斗力依然需要一段时间,尤其鬼子还因为之前战斗中的不佳表现而对坦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等到新型战车投产后,生产线必然还得重新调整,于是就更慢了,而已经转入全面反攻的中**民却是绝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的。 。

    装甲骑兵战术的各种问题连外国人都看到了,马仲英自己当然也不会意识不到,当初他提出这一战术的时候就对胡卫东说过这种战术也就在一段时期内作用较大,只要中国完成工业化(注1)、甚至只是初步的工业化(第二产业的总产值超过第一产业总产值3倍以上),这种战

    分卷阅读320

    - 肉肉屋


同类推荐: 睡前一杯奶(H)[ABO]片场游戏(H)德萨罗人鱼欲望少年期(H)窑子开张了(H)浪荡人妻攻略系统(H)哥哥,请享用(H)驯服(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