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530荆州易主(2)

530荆州易主(2)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530荆州易主(2)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530荆州易主(2)

    司马懿正在府衙里执笔写着一封送给张彦的密信,周云聪忽然从外面走了进来,禀告司马懿,说道:“军师,蒯越、蒯良两位大人来了。”

    “哦?他们来干什么?”司马懿问道。

    周云聪摇了摇头,说道:“不清楚,但是看他们两个人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会不会是来找事的?”

    司马懿笑了笑:“刘表已死,刘琦对他们两兄弟根本没有兴趣,他们之前和蔡瑁有过很深的来往,蔡瑁失势之后,他们又开始落井下石,这两个兄弟的利益向来只有他们自己,如果不是我,刘琦早下令把他们兄弟给抓起来了。但不管怎么样,现在这两兄弟一个是别驾,一个治中,如果把他们拒之门外,也不是礼数。你且带他们进来吧,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处理了。”

    周云聪点了点头,径直走出了大厅。此时的周云聪,不再以管家的身份出现在司马懿的面前,而是以司马懿的心腹身份出现,还恢复了他本来的容貌,以及卸去了伪装,这才得以在众人来去自如。

    不多时,周云聪带着蒯越、蒯良两兄弟走了进来,蒯越、蒯良二人见到司马懿时,都毕恭毕敬的拜道:“参见军师将军!”

    他们表面上虽然恭敬,可是实际上,他们两个人的内心里却都是有着极大的怨言。司马懿非但年轻,而且还来历不明,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为了刘琦身边的主要谋士,刘琦对司马懿更是言听计从,他们虽然一个是别驾,一个是治中,可是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实权,所有的权力,都已经被军师将军司马懿架空了。

    刘表之所以会得到荆州,蒯良、蒯越两兄弟功不可没,而且刘表在位时,他们常常成为刘表的座上宾,但是自从刘表进攻中原受挫,蔡瑁反叛,还差点要了刘表的命,回到襄阳城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得。

    再之后,刘表卸任,刘琦继任,接着刘琦又把大权全部交给了司马懿,蒯良、蒯越两兄弟就此成为了摆设,刘琦、司马懿的任何政令,都不会通过他们两兄弟就发布出去了,以至于让两兄弟倍感寒心。

    此时此刻,司马懿看到站在眼前的蒯越、蒯良两兄弟,便立刻说道:“原来是二位大人来了,快请坐!”

    蒯越、蒯良二人坐下之后,司马懿一直在提着笔写着什么,只见他笔走龙蛇,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封密信,然后唤周云聪进来,把密信交给了周云聪,当着蒯越、蒯良两兄弟的面,司马懿朗声说道:“这封信务必要亲自交到燕王殿下的手中!”丝毫对蒯越、蒯良两兄弟没有避讳,仿佛他们两个人就不存在一样。

    周云聪愣了一下,但见司马懿目光如炽,不像是在说漏嘴了,便“喏”了一声,转身出了大厅。

    蒯越、蒯良两兄弟听到司马懿刚才说的那句话,都是震惊不已,司马懿竟然主动给燕王张彦写信,这是什么缘故?难道,司马懿和燕王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司马懿看出了蒯越、蒯良两兄弟一番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呵呵笑道:“两位大人,你们是不是在想,我在信里面都写了什么?”

    蒯越道:“司马懿,你竟然勾结燕王,密谋造反?”

    司马懿道:“如果我想勾结的话,早就勾结了,何必等到现在?两位大人,我知道你们是为了什么而来,你们是不是想质问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把军队调到外面去,而不是用来拱卫襄阳城?”

    蒯越道:“正是!如今南阳已经被占了,敌军在边界上虎视眈眈,你这个时候把兵力调走,岂不是在为敌人创造攻打襄阳城的机会吗?”

    蒯良接着话茬,质问道:“你身为军师将军,深受主公的信任,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还有,你刚才给燕王的书信,又是怎么一回事?”

    “两位大人稍安勿躁,我刚才的那封信,不过是求和信,而且我调兵出城,也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因为关羽、张飞已经在去投靠江东孙权的路上,如果关羽、张飞抵达了柴桑,周瑜肯定会派兵给关羽、张飞,趁着我荆州动荡不安之际,吞噬领土。江东孙氏觊觎荆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果江东真的派遣大军进入荆州,那么我们将会失去大片的土地。先主公为了征伐中原,调走了几乎可以调走的军队,但却还是最终一败涂地,而其余地方的兵力就薄弱了。如今荆州动荡不安,作为邻居,江东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我才将军队调出去,陈兵在江夏、长沙两地,为的就是防御着江东的军队。”司马懿解释了一番。

    蒯越、蒯良两兄弟都互相对视了一眼,觉得司马懿说的也极有道理,但是他们还是有些担心,问道:“你写的求和信,张彦会答应吗?”

    “近年来,张彦扩充了不少地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消化,我军现在也是元气大伤,也需要时间去恢复,我已经禀明了主公,准备送给对方一些财物,作为和谈的条件,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再担心北方的敌军了,而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江东。江东的孙氏,是一头卧着的猛虎,一旦觉醒了起来,后果不堪想象,荆州是四战之地,西边的益州刘璋,是个自守之徒,根本不足为虑,南边的交州士燮,根本没有实力和我们对抗,如果北边再和谈成功,那么我们唯一的敌人就只有江东了,只要遏止住江东,就能将他困顿在那里,让这头老虎永远不能觉醒。而荆州,是这头猛虎是否崛起的关键,绝对不能让江东的军队踏入荆州半步。”司马懿说道。

    蒯越、蒯良兄弟二人的心中疑问都消散了不少,但是面对司马懿的先见之明,他们还有觉得有些不能比拟,至少如此年轻的司马懿都能看出江东的威胁,而他们两个却没有丝毫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蒯越、蒯良兄弟两个人和司马懿的差别,也正是因为今天的这件事,蒯越、蒯良兄弟才觉得荆州或许在司马懿的手里,会变得更加富强。

    接下来,司马懿和蒯越、蒯良兄弟聊了很多,基本上是司马懿不耻下问,向蒯越、蒯良请教治国之术。在这方面,蒯越、蒯良兄弟二人颇有建树,所以也有很多好的建议,司马懿采纳了不少蒯越、蒯良兄弟的建议。

    渐渐的,三个人之间的感情拉近了不少。

    蒯氏兄弟,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也在当地极有声望,当年刘表来荆州时,靠的就是蒯氏兄弟的奇谋妙计,以及他们超高的人脉关系,如今虽然刘表去世了,但司马懿对蒯氏兄弟还是要善用其才。

    毕竟,他们两兄弟确实是有才华的人,但在刘表和蔡瑁之间的表现,也只能充分的说明他们为了家族利益的最大化的一种左右逢源,即两边都交好,两边都不得罪,不管哪一边上台,他们都依然会得到重用。

    蒯氏兄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思想,才会来迎合司马懿,毕竟现在当政的是司马懿,他们如果不与之交好,蒯氏就会逐渐走向没落。

    司马懿也看清了蒯氏兄弟左右逢源之术的厉害,也能够知道蒯氏兄弟只是在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他们现在是在互相利用,他要用蒯越、蒯良来提高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蒯越、蒯良则用司马懿来取得应有的地位。

    ……

    江夏郡,蕲春县。

    关羽、张飞从绿林山一路走来,一路上保护着刘备的家眷,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蕲春县城,距离柴桑又近了一步。

    十三匹战马,二十多辆马车,这就是这支车队的全部,张飞横着丈八蛇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关羽挺着青龙偃月刀,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其余十一匹战马分别分散在车队的两翼。马车上不仅有刘备的家眷,还有关羽、张飞的家眷,一行人就这样走了过来,虽然心中都带着悲愤之情,可是谁都没有流下一滴泪,他们的内心里充满了仇恨,他们要将这股仇恨转变为力量,然后去找襄阳的刘琦,以及南阳的张绣去复仇。

    但是在复仇之前,他们必须尽快离开荆州,因为刘琦下达了命令,要将刘备诛九族,关羽、张飞这些人都在其中。

    刘备死了,只留下一个十三四岁的孤女,唯一的儿子也在三岁那年夭折了,从此后,刘备伤心欲绝,再也没有添过一个孩子。不过,此时的刘备,也不算没有后,因为他的老婆又怀孕了,就是不知道是男是女。

    刘备出征前,老婆没有告诉过刘备,怕刘备有所牵挂,不能全心全意的战斗。但谁曾想,刘备这一走,竟然成为了和家里的永别。

    关羽走在队伍的后面,身边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少年今年十二岁,叫做关平,是关羽的长子,他也穿着一身劲装,骑着一匹小马驹,跟在关羽身边,耀武扬威的。

    而在关平的前面的马车上,两个少年分别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左边的那个叫关兴,右边的那个叫张苞。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今年九岁,关兴是关羽的次子,今年八岁,两个人一路上都很顽皮,丝毫看不见任何悲伤之情。

    刘备的死,关羽、张飞只告诉了大人,没有告诉这些孩子们,怕他们承受不住打击,只是说他们要去柴桑和刘备回合,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告诉。

    关羽走在最后面,时不时的回头向后望,在他的身后,总是跟着十几个跟屁虫,那些人是斥候,因为害怕关羽的武艺,不敢靠近,只能远远跟着,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关平!”关羽突然勒住了马匹,冲身边的关平叫道。

    “父亲,有何吩咐?”关平抱拳道。

    “你先跟着车队离开这里,为父有些事要处理一下!”关羽轻描淡写的道。

    关平狐疑的问道:“父亲,你又要擦屁股了吗?”

    关羽笑而不答,对关平说道:“听话,快点离开这里!”

    关平点了点头,策马便走,然后回头对关羽说道:“父亲,一切小心,我们在前面等你哦!”

    关羽冲关平笑了笑,然后挥挥手,和关平相距越来越远。

    关羽横刀立马,调转马头,站在道路中央,一动不动的,但是一双丹凤眼却射出了道道精光,扫视着身后两路两旁的树林里。

    “都出来吧!”突然,关羽冲对面大喊了一声。

    530荆州易主(2)

    530荆州易主(2)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魔欲(更新至238章)夫妻日记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恶人传皇嫂(H·强取豪夺)快穿之娇花难养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