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苏厨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肃州
    苏油利用这几日的空闲,让国栋和部族中的猎手带着自己在周边玩耍,其实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结果还真给发现了不少。
    最厉害的是沙拐枣,这玩意儿生长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浅而长,能够长达二三十米,沙漠最深处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这个,除了骆驼,牛马都不愿意啃食。
    稍微远离沙漠中心区域的地方,则生长着梭梭草、沙柳、沙枣、沙棘、甘草、麻黄。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
    还有一样好东西,必须依赖梭梭草寄生——肉苁蓉。
    唐代《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当地人用这种柳树的枝条编筐。
    剩下的几样都是重要,尤其是后两样,是中医药对付温散寒邪的神药。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炎症、过敏……反正苏油在薇儿的医方里经常看到。
    苏油搜集这些植物的时候,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黄河,都要发一笔财不成?
    搜集固沙植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问题,而黄土高原虽然现在在辽国还有一部分,但是已经是边缘地区,没有什么泥沙流失了。
    让黄河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关于黄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测量数据,泥沙最多来自兴洛——龙门——潼关两岸,黄河一半以上的泥沙来自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这就是华夏民族过度开发,自己该背的锅。
    其余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水系的支流,严重的地区包括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泾河支流马莲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泾河与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泾河沿线的老百姓对苏油感恩戴德,将河边植柳和祭祀泾河龙师少保的活动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泾河两岸和泾渠边已经成林,泾河的流沙量已经比渭河还少,泾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
    继任的渭州城守将泾河重清当做祥瑞上报,这个活动如今已然渐渐风靡到了支流马莲河。
    这说明通过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陕西现在已经恢复,四路人口从苏油刚到渭州时七十万户,三百万人,增长到了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万人。
    这比陕西在大宋最顶峰时期的一百多万户,四百多万人口,还多出了整整一百万,相当于半个川峡四路,苏油当年告诉赵顼十年增长一百万人的愿景,已经彻底实现。
    当然苏油也没敢头铁到直接上书赵顼大搞植树造林,不过偷偷摸摸地让张横渠在《乡约》中加了一条:“沿河百步,多植草木;涵养水土,禁伐禁牧;保遗子孙,衣食丰足。”
    所以说华夏百姓就是那么可爱,随着《乡约》的推广,这一条也被推广了开去,老百姓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老老实实的执行。
    上位者的有效引导永远不会错,但是引导的方向永远要严格把控。
    陪着巢国栋过了几天打猎的瘾,苏油也采集完了固沙植物,这才回到居延城。
    离开的时候,苏油还教了当地居民一种抓鱼的法门。
    居延海里的鱼密度极大,生活在周围的部族却都不善于抓鱼。
    苏油教他们用筐柳条沿岸插成一种柳条阵,逆水开口,鱼儿在湖中回游的时候,会钻进大袋口里,然后越游越小,最后进入集鱼区。
    如果鱼想要逃脱,转身往回的时候,就会被两侧圆弧型的筐柳条阵误导,而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图干部里的老牧人对萨满还有印象,见到这般群鱼自动集结到柳条阵里的情形,都跪下对苏油高呼大巫。
    其实这是苏油在海边学来的法子,在居延海行之有效,他也很高兴。
    除了固沙植物,苏油在居延海就带走了一样东西,这里有一种小水禽叫油葫芦,它的油脂,一直以来都是保养刀剑的上品。
    薇儿肯定会喜欢。
    等到牧区划定下来,镇守此地的宋军也到了,苏油留了三百新军守居延城,又带着巢夫人和国栋国梁回到了甘州。
    除了抵达这里的四通勘探司,营造司的人马,还有姚麟的虎翼军。
    新旧军协同也是科目,种谔在平夏战争中摸索出来了一些模式,现在苏油的行军过程,就是要把这些模式固化成规矩。
    旧军作为新军的前锋与斥候,以及夜间的包裹警戒力量,战后的战场清扫力量,在现在新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具有作用的。
    而且新军的扩张苏油也不太敢太过度,毕竟还有个技术力量也不弱的辽国,技术泄密和传播的问题也不得不防。
    一路行军一路检验总结,队伍很快抵达了肃州。
    沿途的祁连山一侧,开始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佛窟。
    很多佛窟造像与壁画非常的精美,洞窟外还修建有楼阁,对洞窟予以保护,因为很多都是新洞,和后世苏油见过的敦煌石窟其实有些不一样。
    可以想见当时丝绸之路是多么的繁华,这些造窟的供奉者,是多么的富庶。
    在削降西夏李氏僭越的建筑、仪仗、陵寝的过程中,有一项是例外,就是李氏为佛教兴造的寺院、洞窟、佛像,不在其列。
    这样的区别对待,也照顾了宁夏人民的宗教情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赞许和拥护。
    看到满山满谷的造像,苏油就不禁对身边的李拴住感慨:“都是民脂民膏,不过的确壮丽精美,要是两位驸马爷到这里来,只怕会流连忘返,画工精进。”
    元丰改制,李拴住现在成了工部侍郎。
    但是他这个工部侍郎和一群进士出身的工部官员有些格格不入,正好儿子在西北,干脆给苏油写信,少爷你要搞建设,别忘了我啊。
    苏油一想对呀,肃州就是汉代酒泉,那里可不仅仅只有佛窟,还有玉门油田啊!
    玉门这个称呼其实不准确,至少现在不准确,唐代的酒泉有关卡,但是很小。
    那里是西夏人第一次锻出青锋钢的地方,叫镜铁山,直到明代,这里才成了大关卡,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
    而唐代的玉门关,还在阳关西北数百里外的沙州,也就是苏油此行的终点,原夏国版图的西边尽头。
    所以现在脚下这个油田,在如今应该叫肃州油田才对。
    具体在哪里,苏油也不知道,这就需要朝廷工部侍郎李擎李拴住同志的点睛妙手了。
    汴京城官太太的生活可把娟儿给拘坏了,听说少爷相召,两口子就跟逃难一般,带着四通勘测司的探矿队逃出了京城。
    酒泉其实是个好地方,后世很多人一提到酒泉,想到的就是漫天黄沙茫茫戈壁,其实酒泉位于祁连山麓,有丰富的雪山融水,这里靠近祁连山的一片,一直是水草丰美之地。
    而且最关键的,这里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祁连山麓的很多沟、峡,是建造水利工程的最佳地段。
    而且如今有了水泥管道,哪怕是戈壁也可以改造,投不投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苏油认为没必要,除非油田打出来,油田附近需要屯垦满足驻守人员生活需要之外,完全没有必要。
    肃州一带如今的绿洲都有待开发,整个河西走廊都是,现在缺的,是人。
    肃州如今有两三千户,一万多人,当不了蜀中一个县城。
    城守见到苏油战战兢兢。
    大宋是温和的,他在西平军司大军被全歼在胭脂山下后,就已经递了降表,比秉常的遗诏到得还快。
    因此倒是不怕蜀国公会无故将他剁了,他害怕的是蜀国公带着一万大军过来,自己支应不上。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丈夫下乡后[七零]日久成瘾(糙汉,卧底,1v1,高H)梨涡(骨科产奶1v1)顶级暴徒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耽美女配拒绝黑化[快穿]末世女穿进武侠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