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乱世栋梁 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来(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来(续)

    凌晨,李笠忽然睁开眼,想从床上坐起来,要更衣,去上朝。
    上朝可不能迟到,不然会被人传闲话的:啊哟!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朝政啊!!
    我看着这大楚国要完!!
    然而双臂却被束缚着。
    他好不容易把左右手从薛氏姊妹这两位“护法”怀中抽出,想起今日不用上朝。
    太傅王僧辩薨,他亲自到府吊唁后,宣布罢朝三日,以示悼念,今天是罢朝的第一日,所以不用“上班”。
    不过李笠担心自己记差了,要下床看看记事本,摸黑在床边捡来捡去,好不容易捡起自己的衣服,草草穿了。
    外间值夜的宫女听到动静,端来烛台,为皇帝掌灯,李笠就着灯光,翻看记事本。
    反复确认,确认今天真的不用上朝,便就着烛光,看记事本里其他内容。
    皇太子李昉班师回朝,但不代表关、陇地区就此平靖,接下来该有的布置,一样在加紧进行,要赶在地头蛇们回过神来之前,将要地牢牢控制住。
    并且尽快恢复各地秩序,军政、民政都要做好。
    这需要在关中设行台,以行台尚书临机决断、“现场办公”,而不能事事向开封汇报。
    所以,他把侄子李昕从梁州刺史任上,调到长安任关中行台尚书,全权处置对周国故地的“接纳”事宜。
    从汉中到长安,有几条捷径,其中之一,就是有名的子午道,所以李昕走子午道抵达长安,已经开始履职。
    这是李笠给侄子挑大梁的机会,毕竟皇太子已经造势成功,李昕作为储君的堂兄,终究要承担重任。
    想着想着,李笠想到关陇的时局。
    对于周国故地的“接收”,要讲究策略,既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过于讨好,以免给子孙后代立下隐患。
    所以,首先要稳住故周军队,包括各地府兵。
    该有的待遇,照旧,甚至还得发放抚恤,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军属,好歹有个着落,好歹能把死者安葬。
    其次,对军队的主要将领进行任用,安对方的心。
    却是明升暗降,任命为刺史,到江南、河北上任,远离关中。
    与此同时,提拔其心腹掌军(暂时),以此稳定其部下军心,在砍断主将对旧部影响力的同时,分化主将和曾经心腹的关系。
    这是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稳住故周军队,才能慢慢将其改编,成为楚军的一部分。
    哪怕会增加财政负担,也得立刻做,做好了,后续工作才好开展。
    否则,若把各部周军解散,不给将士及其家属一碗饭吃,这么多厮杀汉想给新朝当守户犬而不得,必然沦为流浪犬,然后为祸一方。
    毕竟对于绝大部分兵卒而言,只要保证粮饷,给谁打仗不是打仗?
    李笠把账算得很清楚,如果现在舍不得花钱“维稳”,将来“平叛”的开支,恐怕要数倍于“维稳”开支。
    只要稳住了故周军队,将来,这些人,还会是平定地头蛇叛乱的马前卒,而不是成为地头蛇发动叛乱的马前卒。
    李笠翻过一页,看另一个注意事项:如何让周国文武顺利“再就业”?
    这涉及到许多现实问题。
    一,参与灭周之役的官军将士,其中的立功者要奖赏,按惯例,朝廷要给这些将士分田地。
    如果攻下的地盘土地肥沃,就直接在当地分田地,也方便朝廷尽快控制基层。
    而关中、陇右地区,大量良田和肥沃土地都是周国权贵、地方豪强所有。
    朝廷在关陇给楚军将士分田地,等于是分这些周国文武官员、地方豪强的家产,对方必然怨气冲天。
    那么楚国给这些官员“再就业”,待遇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平息怨气?
    二,如果给周国文武官员优厚待遇,又会挤占楚国现有官场利益群体的利益,之前投降的齐国文武,也会有“厚此薄彼”的感觉。
    三,如果不给周国文武官员一些体面、相对优厚的待遇,这些人之中的人才,就不会为楚国所用。
    四,如果楚国无法笼络关陇地区人心,不要说将来以陇右河西走廊为通道,经略西域,就是在陇右“维稳”,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大方向的选择,还得他这个一国之君来把握。
    平心而论,李笠是很想把周国的文武官员用好,毕竟,在历史上,正是这个群体(关陇集团),孕育了隋唐。
    李笠仔细看过名单,在名单上,他可以大概猜到,这些名单里的人,或许本人,或许子孙,是历史上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或许不认识他,他实际上也不认识对方,但这些人对他而言,却是另类的“故人”。
    若想“偷懒”,来个“抄作业”,任用这些人,然后注意避开隋炀帝的“复辙”,说不得,李楚就会取代李唐,成就李唐在历史上的辉煌?
    李笠发了一会呆,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太小家子气了。
    既然以南统北,就该气宇轩昂的走出一条新大道,开创新天地,而不该依葫芦画瓢。
    楚国“本土”(南方)的人才同样不少,跟着他打天下的许多元从故旧,以及士族、庶族精英官员,同样也有治国的才能。
    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以南朝陈国的灭亡而结束,中原统一,是“北统南”的形式完成,所以南方的人才,没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但不代表没有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是受限于天下大势,无用武之地而已。
    现在,既然他是在南方成势,就该继续向前走,带着父老乡亲,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借助共同的利益,拧成一股绳,闯出一片新天地。
    李笠合上记事本,看着晃动的烛光,心中信念渐渐坚定:
    统一天下的国家,就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能只是实现了地理上的统一,但人心还是分裂的。
    。。。。。。
    上午,开封城西,大队马车准备就绪,相关人员正在做出远门的准备。
    萧瑟的秋风中,亡国的周国宗室们,带着行装,即将登车,开始长途跋涉。
    先走陆路入沔北,过汉水到达襄阳,然后继续南下去江陵。
    在江陵乘船入江,顺流而下,从岳州入洞庭湖,前往湘州临湘,那里,就是他们旅程的终点。
    宇文氏的周国灭亡了,但家还在存,只不过居住地要换,迁移到遥远南方的临湘。
    湘州临湘,是个好地方,如今百业兴旺,热闹非凡,市井之气浓郁。
    到此定居的周国宗室们,可以到城中走走(遵守制度的前提下),感受一下市井气息,不至于觉得生活压抑。
    虽然比起北方,临湘要湿热一些,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但只要习惯了,在临湘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空地一隅,宇文氏男丁聚集在一起,聆听楚国皇帝的教诲。
    今日天气不错,李笠抽空带着几位皇子出城,来给这些亡国宗室送行。
    他们一家,和宇文家一大帮子人没有任何交情,却有灭国之恨,所谓的“送行”,更多的是场面功夫。
    以彰显楚国皇帝的仁爱之心,以及李氏皇族对亡国宇文氏的关怀。
    既然是场面功夫,双方说的自然是场面话,话不投机半句多,流程走完之后,该登车的登车,该回城的回城。
    李笠却注意到一个少年,这少年从一开始就在走神,观察旁边的马车车轮。
    神态明显和成年人不同:成年人一个个灰头土脸,脸上即便有笑容,也是挤出来的笑容。
    但这少年不同,一脸兴奋的模样,想必是被开封城的与众不同所吸引,关注点不在“国破家迁”,而在长安罕见的四轮马车上。
    眼见着少年跟着兄长登车前,还不忘摸一把车轮,李笠走上前。
    这对兄弟赶紧下车,其父也赶紧过来。
    李笠笑眯眯的看着这少年,问:“你想知道这四轮马车的秘密?”
    少年有些紧张的点点头:“嗯。”
    “朕让湘州...嗯,让有司,给你准备一套书,专门讲解四轮马车的书,有空就多看看。”
    “是...”少年喜出望外,得父兄提醒,赶紧行礼:“谢陛下...”
    李笠点点头:“临湘是个好地方,有空,可以出城,到洞庭湖坐船游玩,不过最好学游泳,游泳也是趣事。”
    说了几句,李笠要走,却想起来,得弄清楚少年名讳,也好吩咐有司送书:“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看看父兄,又看看皇帝,咽了咽口水,回答:“我,我叫宇文温..”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丈夫下乡后[七零]日久成瘾(糙汉,卧底,1v1,高H)梨涡(骨科产奶1v1)顶级暴徒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耽美女配拒绝黑化[快穿]末世女穿进武侠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