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

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

    (我真是眼瞎了,八十五,打成了四十五。)
    79年元旦,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四九城迎来了一群衣衫单薄的年轻人。
    列车即将抵达站台,知青们被首都的严寒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月份的西纳穿着一件长衫就能出门,常年生活在西纳的他们,平时根本就准备过冬衣。
    出发前,农场的知青东拼西凑给他们准备了一身冬衣,但是他们都低估了四九城冬天的威力,他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和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车厢内的一个中年男子临近下车前,注意到这群特殊的年轻人,他原以为这群年轻人下车前会套上大衣,可是事实却和他预想的不一样。
    火车马上就要靠站了,这群年轻人压根就没有加衣服的打算。
    “小兄弟,你们穿这身衣服出门可不行,会生病的!”
    丁惠明紧了紧身上的秋衣,拍着胸口道:“谢谢大哥的提醒,外面的天虽然冷,但是我们的胸腔却是满怀热血,只要热血还在,我们就不冷!”
    话音刚落,丁惠明身边的知青们紧攥着拳头,心里的热火仿佛被点燃了,整齐划一的喊道。
    “对!我们不冷!”
    “我们不冷!”
    三十个人同时出声,闹得动静可不小。
    刹那间,原本热闹的车厢为之一静,乘客们纷纷转头看向这群知青。
    这群年轻人,不论男女全都是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露天干活晒得,他们身上的衣服都很破旧,有些人身上穿着明显尺寸不合的外衣。
    但是他们身上的气质明显不像是地道的农民。
    如此多的特征聚集到一起,车厢内的大多数乘客都猜出了这群人的身份。
    知青!
    那些对实事比较关注的人,再看到这群人的人数之后,隐约明白了他们来四九城是干嘛的。
    前段时间,云省知青大卧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连开往安南边境的均列都不得不中断。
    (正是因为这件事,上面才会那么快的被惊动,毕竟那时候的安南可不安分,再过不久,自卫战就要开打了。)
    他们应该就是云省的知青请愿团,这次是来四九城反映情况的。
    再过二十多天,春节就要到了,车厢内就有从各地回家过节的知青,他们也是知青,对于知青这个身份天然具有认同感。
    西纳事件闹得那么大,他们早有耳闻,现在看到这群身材消瘦的‘同行’,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其中一个平头男性知青,主动从包袱里拿出一件棉衣塞到了丁惠明的手上。
    “同志,你们是云省来的请愿团吧,你们辛苦了,这件衣服你们拿着,我知道一件衣服不够你们三十个人分,但是千万别拒绝,这是我唯一能够为你们做的。”
    丁惠明摸着厚重的棉衣,鼻头一酸,他强忍着泪水,开口道。
    “谢谢!谢谢你!”
    平头知青笑着摆了摆手:“不用,不用,天下知青是一家,这点事情不算什么。”
    因为平头知青的暖心举动,丁惠明接下来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热心人的资助,等到火车停稳了之后,他们的手上竟然多出了十四件棉衣。
    男儿有泪不轻弹,丁惠明在处境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哭过,但是现在却哭了,哭的像一个孩子,就像传染病一样,丁惠明哭了,很快请愿团的知青们都跟着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丁惠明伸手抹了一把泪,铿锵有力的说道。
    “同志们,这里一共有十四件棉衣,咱们这帮大老爷们冻一冻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衣服先紧着女同志穿,剩下的四件,留给衣服穿得最薄的!”
    “我这样分配,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
    男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女生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我们有意见!”
    人群中走出一名扎着麻花辫的女性,目光灼灼的盯着丁惠明。
    “你这样分配不公平,主席曾经说过,女人能顶半边天,凭什么我们女性就要受到优待,你们这么做是瞧不起咱们女性群体,是不是?姐妹们?”
    卓欣在女知青群体中很有号召力,她的话刚说话,身后的女知青们便纷纷出言声援。
    “是!”
    “我们不同意!”
    “对!”
    “不同意!”
    丁惠明无奈的抚了抚额头,他谁都不怕,唯独害怕眼前这个姑娘,对方总有办法说服他,两个人辩论,他从来没赢过哪怕一次。
    “那你说怎么办?”
    卓欣非常果断的回道:“轮流穿!不过这里只有十四件,不够分,这样,你是这次请愿团的领头人,应该以身作则,主动让出来,而我是女性代表,我也应该和你一样,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丁惠明觉得这个方案不太妥当,卓欣身材消瘦,衣服穿的也很单薄,如果按照这样分配,说不定不等他们走到招待所,她就得病倒了。
    但是,卓欣根本就不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大手一挥。
    “好了,同志们,赶紧穿上衣服吧,咱们赶紧下车!”
    丁惠明见状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走出车厢,寒风呼啸而来,丁惠明下意识的紧了紧衣领,而后转身面对知青们,大声喊道。
    “全体集合!”
    “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
    “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
    “出发!”
    三十名知青迅速的列成两队,迎着冷冽的寒风,昂首挺胸,表情肃穆,踩着整齐的步伐,向着目标进发。
    丁惠明扛着一面皱巴巴的大旗,昂首阔步的走在前方,如果忽略掉他那时不时发颤的身躯,那就更好了。
    站台上人来人往,大家对这群步伐整齐的队伍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直到看到旗子上写的字迹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们啊!
    旗子上写着十三个大字,‘云省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
    一路上,丁惠明他们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云省知青请愿团来四九城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全城。
    本地居民、知青家长以及回来过节的知青,不约而同地赶到广场声援他们,各种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迅速的堆成了小山。
    丁惠明看到这么多人声援他们,心头愈发的火热,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愈发坚信,他们这次一定能够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兄弟姐妹带回一个好的结果。
    上面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两天后,就有重量级人物接见了他们。
    经过大半个月的时间,问题终于暂时得到了解决,首长语重心长的回复他们,上面已经派了专门的调查组赶到西纳。
    云省的知青们得知这一消息,矛盾已经平复下去了,他们相信,四十条里的不公正条款一定能够改变的。
    谁知,地方却出了一记昏招,他们派出了一个调查组,自称是上面来的。
    发现受骗的知青们愤怒至极,此举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以致于知青指挥部喊出了更加激进的口号。
    ‘不回城,毋宁死!’
    同时,通电省w和zy,如果真正的调查组不来,他们就举行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上面,那位老人在私底下说道,我们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后来,在zy调查组的协调下,这件事得到了解决,官方批准了知青办提出的‘六条’办法报告。
    该办法放宽了知青返城的条件,提供了病退、困退、城镇职工退休可以让身处农场的子女顶替,参均的复员后可以回城等等,一共六条渠道。
    至此,知青返城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随着‘六条’办法的实行,这阵飓风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迅速的吹遍了大江南北,无数身处边疆农村的知青纷纷闻风而动,知青们要求返城的申请表如雪花一般飞到当地的知青办。
    其实,云省知青请愿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早在78年年初的时候,各地国营农场办理病退、困退的风气就开始不断蔓延。
    那些稍微有点门路的大多都离开了农场,真正留下来的最老实的那一批人,他们大多都是普通工农子女,没有渠道。
    直到‘四十条’发布,他们的‘知青’身份变成了青年职工,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回城渠道彻底被堵死。
    知青返城就犹如钱塘江大潮,浩浩汤汤,势不可挡,丁惠明他们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即便没有云省‘丁惠明’们,也会有新省、黑省、蒙省的‘丁惠明’们站出来。
    浩浩荡荡的知青返城大潮汹涌而起,期间上演的悲欢离合难以言表。
    几百万回城的知青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各地知青办的领导简直是头大如斗,知青返城总要吃饭的,但是一时间哪能安排得了那么多的知青。
    总不能盲目的让工厂招生吧,知青办的负责人倒是想这么做,但是人家大企业地方管不到,小企业又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岗位。
    幸好在返城大潮开启前,上面发来了一份指导文件,其中记录了好几种经验,最好用的莫过于‘大碗茶’模式了。
    茶摊的成本低,利润可观,一个茶摊平均可以吸纳45个劳动力,如果用得好的话,绝对是一个‘大杀器’。
    不过,文件上也写明了,大碗茶模式在初期的效果极好,但是一年过后,茶摊上的职工就会有所懈怠,工作积极性会逐步减低。
    最后一行的建议如是写道:不建议盲目跟风,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相机决定茶摊数量。
    大碗茶模式在四九城已经实行了近两年的时间,其中的利弊分析的明明白白,下面的人也不是傻子,既然上面这么说了,那么他们肯定不能大肆开设茶摊。
    四九城,某部。
    杨崇喜再一次的向上级提交了放开‘个体户’的建议,去年他在知青工作大会上的建议,最终并没有被采纳。
    不过,他的冒险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起码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人私底下找到他,和他探讨这个问题。
    发往各地知青办的指导文件中,大碗茶模式就是由杨崇喜主动建议的,在建言的同时,他也把李杰的名字给报了上去。
    杨崇喜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件事,现在的风气越来越开放,之前的那些顾虑,现在都不是顾虑了,是时候给那个小子正名了。
    就这样,‘韩春明’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高层的视线之内。
    去年年底的会议上,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的工作重心肯定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
    但是,现在的干部队伍中,老龄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一个在两年前就能看出症结所在,而且还能提出解决办法的年轻人,值得他们去关注。
    或许,他会在未来大放异彩,或许,也有可能泯然众人。
    不论怎样,‘韩春明’这个名字总归是在某些人的心里留下了印象。
    半个月后,杨崇喜提交上去的报告得到了回复,经过研究决定,他的建议被部分采纳了。
    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可以有限度的开放‘个体经济’,必须严格把控审核,行业也仅限于修车、裁缝、黑白铁加工等服务业和手工业。
    (黑白铁是民间小作坊对加工普通铁块和镀锌铁板东西的叫法。)
    虽然口子放开的非常小,但是杨崇喜对这个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
    万事开头难,有一便有二,这个口子肯定会越来越大的,迟早有一天,个体户的限制会被放开的。
    杨崇喜开心之余,也不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杰,在他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一个电话打到了杨建华的学校,吩咐儿子去把这个喜讯告诉李杰。
    第二天,李杰便从杨建华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知道这件事也是非常的开心。
    既然政策开始慢慢放开了,他筹备许久的海博翻译社也可以正是走向舞台了,不过,李杰没有立马行动。
    毕竟现在文件还没下来呢,再怎么说,也得等上个把月的时间,等到第一家个体户出现了之后,再去办也不迟。
    ——————
    ps:不好分段,就两章合一章发了


同类推荐: 我有一剑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全息游戏的情欲任务(H)四大名著成人版合集都市偷心龙抓手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遮天火麒麟哥布林重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