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新顺1730 第七十六章 内外有别

第七十六章 内外有别

    若说是殖民地,那就更不是了。琉球也好、朝鲜也罢,不是天朝委派总督,而是当地王室世袭。
    若说是附庸国,有几分像,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朝鲜琉球王是天子的臣子,但朝鲜的臣子不是天子的臣子。
    套用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这算什么?
    李淦之所以让西洋使节先入京、琉球王后入京,也正是出于这种目的。
    当初齐国公问刘钰俄国国书翻译问题的时候,刘钰很是坑了一把传教士。
    那个写着“regnum sina”汉法理王国的地图,确实让李淦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不爽。
    加之刘钰的添油加醋,对西洋人动辄把帝国拆分成各个法理王国来画地图的事,李淦心中始终存着一丝警觉。
    今天这件事,就是要借着琉球,来告诉西洋诸国,宗藩体系到底是什么意思。
    之前的交流,总是试图从基础开始讲清楚,力图让西洋人站在中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可讲起来太麻烦,既文化不通,解释不清楚天下的概念,那就用事实化用到对外交流中。
    既分了“礼政府”和“外交部”,内外有别。
    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外部的话,只要结果就是了。
    所谓结果,便是让西洋诸国签下条约,认同宗藩体系之下,大顺拥有附属国的外交、政治等种种权力,西洋诸国不得绕开大顺和天朝宗藩接触。
    果然,这是有效的。
    几个西洋使节大约也看出来了这其中的意思。
    瑞典使节心想,此事与我无关,我瑞典最多在马达加斯加有一群海盗,东亚、东南亚的事我们管不到,也没有资格来制定国际法,只求贸易正常。你们说啥就是啥。
    英国使节则想,幸好荷兰当年把他们驱逐出了东南亚和东亚,当年倒是差点在琉球建立商馆,但天启元年就撤走了,之后再也没去过。而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是你的藩属国,此事也与我无关。
    葡萄牙贡使心想,西班牙惹上麻烦了,苏禄可是大顺的朝贡国。至于东南亚,当年我们是有些势力,可是被荷兰人赶走了,这事也和我无关。
    使节们各怀心思,除了荷兰和没到场的西班牙之外,谁也没把手伸到东南亚。即便英法在明朝的时候伸过来过,但都被荷兰人赶走了,这时候自是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谁也不想招惹此时的大顺,开关贸易之后,竞争激烈,大顺可以决定对谁禁售,或者直接驱赶商馆。
    何必为一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去损害自己的利益呢?葡萄牙为了保住澳门,在能外交的情况下仍旧朝贡,这时候对大顺没事找事,那不是傻吗?
    虽然基于文化差异,他们不能够理解天朝的概念,也不能理解宗藩的含义,但却用他们自己熟悉的思维方式,明白了大顺要表达的意思。
    西洋人终究不是朝贡体系之内的。
    对朝贡体系之外的西洋人来说,这一次只是大顺在宣示一下所有权。
    但对同样处在朝贡体系内的朝鲜而言,却看出了几分杀鸡儆猴的意思。
    这一次大顺也是要求朝鲜派出贡使前来,都是算好的时间。对倭开战需要让朝鲜知道。
    未必需要朝鲜出兵,可日本开关之后的朝鲜贸易、天朝租借两处土地用于贸易和鲸海移民这些,都需要借着这件事彻底敲定。
    看到琉球王自缚前来的时候,朝鲜使臣心里很不是滋味。
    真要是按照琉球这么论起来,朝鲜的屁股上也不干净。
    如果大顺真的要找茬,都不用鸡蛋里挑骨头,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师出有名。
    直到李淦宣布了琉球国的四大罪,朝鲜使臣这才松了口气。
    他们终究是中华文化圈的内部人,对于这种皇帝出面的公开场合所表达的深刻涵义,还是能听懂弦外之音的。
    很显然,天子训斥琉球,降王国为子爵,看似在说琉球,实际上也是在给朝鲜传达一个消息:朝鲜的那些事,大顺不会追究了。
    天朝,是有传承的。
    顺灭了明,取的是明的正统,但在西安建制之前,明依旧是正统,这一点大顺不会否认。
    就如同李世民抓到颉利可汗之后,宣布颉利可汗的五大罪一样,第一大罪就是:你爹启民可汗是靠大隋坐稳了位子的,隋朝有难的时候,你一个兵都不出,这就是罪。
    只是对大顺而言,这唐朝说这句话的心态还不一样,即便大顺整天自比李唐,却有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唐虽然也是争天下的,可隋炀帝不是李家杀的。而且名义上,隋是禅位于唐的。
    可大顺不同,大顺连走个禅让形式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只能学“莽新”。
    王莽封了汉太子为定安公;李自成也封了朱三太子为定安公,这多少也算是圆上了。
    结果一片石大战后,定安公不知所踪。
    崇祯终究不是满清逼死的,确确实实是死在了人民的反抗当中,虽然那棵树不是饿殍们种的、绳子也不是饿殍们挂的,但满清也确确实实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入的关,南明也确实承认过南北二帝兄弟之国,唯独大顺是贼寇。
    这就导致有些事,大顺说起来其实很别扭,一直回避一些问题。
    今日李淦借琉球在萨尔浒之后不出一兵一卒为理由,炸了琉球的王国头衔,反倒是让朝鲜长松了一口气。
    明知道这是欲加之罪,唐王起兵勤王都不行,更不要说琉球了。
    固然担心这种欲加之罪有朝一日加在朝鲜身上,可此时此刻这番话对朝鲜而言终究还是所幸者多、所忧者少。
    朝鲜内部其实一直视明为正统的,并不认可大顺。而且当年朝鲜投降满清之后,还出过火枪手和大顺在辽东打过仗。
    内部也一直暗戳戳地用崇祯某年纪年,甚至在三十年前崇祯上吊一甲子的时候,朝鲜王还设坛祭奠。
    不过考虑到大顺逼死的崇祯,倒是没敢明目张胆地祭奠崇祯,而是祭奠的万历,以感谢其再造之恩。这就属于搞擦边球了。
    大顺不是蛮夷。
    但朝鲜仍旧不喜欢大顺。
    一则明对朝鲜有大恩,明太祖赐国名、万历援朝保全宗庙。
    二则朝鲜都搞出来种姓制的两班贵族制了,对大顺这种底层起义得天下的有天然的反感:如果大顺的天朝、是合法的,那么将来底层起义推翻朝鲜李氏,合法与否?
    三则朝鲜内部党争不断,朋党已成,但君子言义不言利,朋党实际上是因为利益,但面上还要说大义,大顺得国正不正的争论,也被党争所利用。加之大顺的官方的意识形态不是朱子学,而是破而不立的混乱永嘉、永康学。
    四便是因为大顺大规模往辽东移民,导致朝鲜极端紧张;而大顺因为明末辽东的刺激,这种移民又是一种应激反应一样的偏执。加之人参贸易、越境采参、边境走私等等问题,双方摩擦不断。
    如果大顺真要找朝鲜的麻烦,实在是有太多理由,所以当琉球王自缚请罪的时候朝鲜使臣才会惊恐不安。
    当年日本改年号为正德,都导致大顺过度紧张,以为日本这是要借前朝之名,还导致了长崎贸易那一年没有中国船,因为写着正德年号的贸易信牌都被大顺没收了。
    如果大顺真的在年号问题上找麻烦,这罪过可就和琉球差不多了。
    朝鲜知道大顺知道,也知道大顺在假装不知道。可以说,直到今天,大顺才算是表明了一下态度,朝鲜用明朝年号的事,不算罪。
    一个是训斥琉球在萨尔浒之后不出一兵一卒,另一个就是说琉球在崇祯上吊之后奉“伪明”为正朔也没啥事,毕竟没有直接投满清。
    这是在说琉球,也是在说朝鲜:朝鲜投过满清,但是这事在官方上算是揭过去了,旧罪不重提;朝鲜暗戳戳奉明为正统,那也有情可原,毕竟有过大恩,这种大恩要是忘了才算是忘本。
    有些话是不能直说的,大顺皇帝不可能抓过朝鲜使臣问:你们是不是还在用崇祯年号?一旦问了,这事就没完了。
    就像是今天这场盛会,大顺没有找越南一样,因为大顺也知道越南对大顺称王、对内自己称帝玩,所以今日的事就不能找越南参加。要么一直假装不知道、要么就是一个战争借口。
    那不是像朝鲜的擦边球行为:怀念再造之恩、和自己称帝僭越,这可不是一个层面的事。
    用这种迂回的方式,实际上是告诉朝鲜两件事。
    其一,这种“欲加之罪”,大顺想找随便都能找到。你看到琉球的下场了吧?
    其二,你们的事,就这么算了。但我的要求,你们必须答应。
    朝鲜使节知道大顺想要的回报,要朝鲜开放两个口岸,大顺要租借两处土地,一处作为贸易和开发鲸海的中转;另一处则为了监视狼子野心的倭国。
    理由也很合理。
    实边鲸海,是为了防备北边的罗刹,防罗刹是为了保护朝鲜。
    监视倭国,是为了防止壬辰倭乱再度发生,圣人未雨绸缪,明朝救过你们,我大顺要让倭国彻底没有再打你的机会。
    而朝鲜,此时是欠大顺人情的。是上国出面,认可了朝鲜王李昑的合法性:天子降诏,认为“李昑用人参汤毒杀兄长”,是谣言。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丈夫下乡后[七零]日久成瘾(糙汉,卧底,1v1,高H)梨涡(骨科产奶1v1)顶级暴徒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耽美女配拒绝黑化[快穿]末世女穿进武侠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