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海棠屋
首页重生之文艺青春 026 梅溪

026 梅溪

    ?梅溪村在梅山脚下,坐西朝东。梅山不高,以秀丽著称,满山遍植梅树与茶树,植被丰富。梅溪河既发源于梅山,村南小溪称为下梅溪,村北称为上梅溪,至村尾汇合成梅溪河,村落依溪而建,汇山水之灵气。
    大巴车辗转进入山区,山路沿溪水蜿蜒而上,两岸是青翠的山峦。
    车行十余里,眼前突然开阔。烟雨朦胧中一片粉墙黛瓦,绿树如茵,溪水两岸盛开着大片大片或粉白、或橘红的金鸡菊。梅溪村沿溪水而建,仿佛一椭圆形狭长山谷,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山路沿溪水通向山外。
    古村背靠梅山,山顶湮没在云雾里,隐隐可见云雾中一座古寺,那是“白云禅寺”,又称半山寺。
    众人在桥头下车,听着潺潺流水声,深深吸了一口凉爽湿润混合青草花香的空气,顿时感觉心旷神怡。
    唐宋张口对着山谷一声长啸,像是在对群山、古村、流水打打招呼,告诉她们回来了。过了一会儿,山那边传来阵阵回声,像是对众人的欢迎。
    众人站在桥上。桥名“灵润”,是一座单孔石桥。
    唐宋丈量了一下,宽约18步,长约80步,桥上建有廊屋5间,抬梁式构架,廊屋两端为砖砌八字牌楼门。
    只听梅子安道:“桥下石矶上有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石刻20余处,其中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碧玉流”石刻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诗刻最为珍贵。”
    众人纷纷站在桥上四处观望。
    唐宋见陈茜和梅子安、周蝶站在一起,望着青山碧水,俏脸少有的浮起一抹微笑。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神神秘秘,缓缓靠近陈茜,沉思道:“相传此桥还有一个典故。”
    陈茜转身看向唐宋,好奇道:“什么典故。”
    唐宋故作深沉,缓缓道:“相传此桥建于武周天圣年间,举子唐子诚与其表妹谢灵润青梅竹马,彼此倾慕。两人私下相约待其进京赴考归来之日,即是两人成婚之时。谢灵润与村口溪边种下梅树一棵,期待来年花开时即是两人成婚之时。
    哪里知道唐子诚科举失利,无颜回乡,直到六年后进士及第方才回归乡里。
    此时,梅花已开,谢灵润早已不在。却原来谢灵润父母见唐子诚三年未归,谎称其已经在京城成婚,好断去谢灵润心思。
    却没想到谢灵润忧郁成疾,一病不起,来年就这样去了,走时留诗一首。”
    陈茜渐渐为故事所吸引,问道:“什么诗?”
    唐宋念道:“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唐子诚六年后回来,佳人已逝,悔恨交加,于是变卖家财在谢灵润种的那株梅树旁建了一座桥,以‘灵润’名之。
    然后留下一段话,飘然远去……”
    唐宋指着梅山山腰若隐若现的寺院,“据说,唐子诚就是在那座白云禅寺出家为僧。”
    这个故事是唐宋编的,依据前世席慕容的一首诗。她的诗以清新隽永著称,很少文艺青年喜欢。
    众人渐渐为故事所吸引,围在桥上。
    唐宋发觉自己好像也为自己编的故事影响,望着陈茜,在潺潺流水声中,深深叹了一口气,只听梅子安问道:“那唐子诚留下了一句什么话。”
    唐宋注目陈茜,在陈茜亮晶晶的眼眸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幽幽地道:“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她从桥上走过。”
    几名女生啊的一声,纷纷以小手掩住红唇,眼神朦胧,似有泪珠凝聚。
    唐宋见陈茜黑漆漆的双眸在这一段话后立刻雾蒙蒙的,一行晶莹的眼泪顺着如玉的肌肤滑下,像是一颗珍珠。
    他心底一颤,不由自主的想伸手将那滴泪珠拭去。
    陈茜脸颊微红,赶忙夺过,微微侧过身,看向灵润桥旁那一棵苍翠的梅树。此刻梅树上结着一颗颗青涩梅子。
    陈茜假装看着梅树,轻轻将泪珠拭去。
    唐宋心生欢喜,又不觉有几分有几分忧伤。心想,也许这就是初恋的感觉。他看了一下周围众人,此刻仿佛刚刚从这个故事中醒过来,并没有注意到他和陈茜,有几个女生眼睛依旧红红的。
    只有蒋威眼神不善的看着自己。
    唐宋没有理会,此时他也是心底酸涩,似乎他被自己的故事骗了,不,应该说是感动了。
    梅子安口中依旧喃喃道:“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她从桥上走过。哎……”
    史娜自然也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不过她是最早清醒过来的。
    她不知道来过梅溪多少次,如果这座桥有这个典故,她不可能没有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她看了看唐宋和陈茜,含着善意与调侃的目光,微微一笑。
    唐宋感觉史娜目光有异,讪讪一笑。
    突然,梅子安终于自故事中醒来,抓住唐宋胳膊,激动地说:“唐宋,你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我要在我们校刊上发表……”
    多年以后,梅溪村已经是梅州的赏梅胜地,灵润桥有了另一个名字——情人桥。
    而传说的人多了,连村中的老人也以为这段典故是灵润桥的历史,它真正的源头却没有人在意了。
    这是唐宋没有料到的。
    史娜拉住梅子安,笑道:“好了,好了,让唐宋写下来发表在咱们校刊上。”
    唐宋无奈,只能点头答应。
    唐宋出了灵润桥,沿着青石板路,往村里走去。说起来,他上一次回梅溪,还是前世一五年的时候。
    牌坊下,老村长唐伯玉精神矍铄,须发已经全白,但依旧腰板挺得笔直,面色红润,留着长长的胡须。他穿着一身糯米色唐装,双手拄着紫藤拐杖,给人感觉颇为老派,笑看着走来的众人。
    唐宋爷爷兄弟四人,按伯仲叔季四字排序,大爷爷唐伯玉,二爷爷三爷爷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在外,早已不知所踪。唐宋亲爷爷排行第四,以季字排序。严格来说,梅溪村唐氏族人都属于同一宗祠。
    严格来说,唐宋爷爷这一支原来只是庶出,属于唐氏末流。经清末、民国百年****,唐氏嫡支纷纷迁往海外,这唐氏祖地到留给了从前只能上山打猎,租中嫡出土地的唐氏末流子弟。
    故而,唐家从不以世族名门自居,挂在嘴上的话常是:我们家就是地里刨食儿的。
    梅溪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清光绪三年重修,是梅溪村年代最久的建筑。明清时期,牌坊、宅邸的规制都有严格的要求,王孙公侯,士农工商都有严格的规制,不可僭越,违礼是杀头的大事儿。
    梅溪里坊是仿木结构,二柱一间三楼,高8米,宽5.7米。石柱内侧面有门框卯口,从前装有木栅门。二楼匾额上有明代翰林国史院编修胡庆之等撰写的《梅溪铭》,表示唐氏一家三代乡贤。
    梅子安端着相机咔嚓给老村长拍了一张。史娜快步上前,双手握着老人家右手,道:“唐伯,我又来了。”
    老村长笑的非常慈祥,道:“今年来的可有些晚啊!每年都是惊蛰的时候过来,后天可是就谷雨咯。”
    唐宋走上前,鞠躬问候:“大爷爷好!”
    老村长端详了唐宋一番,笑道:“是方平家孩子吧!”
    唐宋直起身,道:“我是唐宋,我带我爸爸向您问好。我爸爸给大爷爷和爷爷还带了两批十年陈杏花村呢!”
    老村长连声说好,示意得空了去他家里,“这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方平教导的很好。”
    老村长带着众人穿过牌坊,走过宗祠,一路走一路讲述梅溪口耳相传的典故,将众人带到进士宅邸。
    古宅深巷,粉墙黛瓦,画栋雕梁。
    这座宅邸就是晚晴时期曾任梅州知州的唐远所建,也就是写过《梅溪记》的那位。
    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宅邸失于战火,好在梅溪村房屋全部采用青石,结实厚重,基本架构还在,八十年代由唐氏后人捐资重新修缮,现在属于梅溪公产。
    宅邸三进三出,房屋众多,足以满足众人所需。
    此时三月中旬,暮春时节,并没有什么游人。即使是后世国庆黄金周带动旅游热潮,也远不如徽州宏村、西递等众多古村。
    但梅溪虽然没有其他古村落那么知名,却胜在幽静,得失之间本不是那么容易衡量。
    从前大厅主要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足以容纳数十人。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冬季时以活动隔扇封闭,以抵御严寒。
    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利于采光。大厅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众人集合在大厅。同行中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来梅溪,左顾右盼,神情里透着浓浓的兴奋与好奇。
    梅子安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拿着相机,边为众人讲解,时而咔嚓摁一下快门。
    此时史老师拍了拍巴掌,召集众人进前,提示众人,傍晚吃过饭后,大家将在这里集合,一是听村中老人讲古,二是要求学生们拿出一些娱乐节目,增加彼此的了解。唐宋这才知道蒋威为什么出外旅游要背着吉他。
    然后,老村长分配了一下住宿。梅子安带着女生走向二楼,蒋威带着男生走向后院厢房,每两人一间。
    唐宋则向老村长和史老师打了声招呼,出了进士宅邸,往自己爷爷家走去。
    ;


同类推荐: 生而为欲暮云平(1V1)凌呈(1V1)恋爱综艺里全是我的春梦对象(NPH)心肝与她的舔狗(校园H 强取豪夺)上下左右操她小骚逼(1V1)高H绝色总裁的贴身高手